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六大理由印证黄河大堤远超万里长城(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图为北宋末年的黄河下游图。
 
编者的话

    择水而居,逐水而生。人类文明始终与世界的大江大河相联系。

    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到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到黄河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概莫能外。

    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关于黄河大堤申遗的建议,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极大关注,引发众多网站转发,网友评论如潮。在百度上搜索“黄河大堤申遗”,可以找到相关网页言论93500篇。     

    网友在讨论中认为,黄河大堤的价值和zhongguo长城相比都毫不逊色。为挖掘这一伟大水利工程的价值,弘扬劳动人民从中体现出的高超智慧,以及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焦点网谈》汇集网友观点,采访专家学者,从今天起推出《网络聚焦黄河大堤》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黄河大堤”火爆网络

    “黄河大堤”最近在网上火了。但到底有多火?

    3月17日11时30分,记者再一次在百度上输入了“黄河大堤”的关键词,瞬间,“450000篇”的结果就呈现在了记者面前。

    黄河大堤的“火”,缘于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在今年“两会”上的一个建议。他认为,黄河大堤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建议申报世界遗产,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网友在评论中指出,黄河大堤是否申遗也许并不重要,而且不是目的。但对我们重新审视和认识黄河大堤却很有必要。黄河大堤的价值绝对不逊于万里长城。
 
    六大理由印证黄河大堤远超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无意间成了网友认识黄河大堤的参照物。

    连日来,焦点网谈记者相继采访了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大学、《黄河黄土黄种人》杂志社等方面的有关专家,对黄河大堤和万里长城做了一个有趣的比较。

    一、从年代看,黄河大堤比长城修筑的时间更长。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后经历代特别是秦、明两代多次修筑加固,得以保存;黄河大堤则在战国时期开始筑堤,秦统一zhongguo后,堤防得到进一步统一管理,明代又进一步加固。但清代以后,长城鲜于修筑,而黄河大堤的修筑历朝历代从无停歇,直至今日。     

    二、从长度看,长城总长度约为6700公里,而现行的黄河大堤,也就是习惯上所说的下游的黄河大堤约1500公里,但旧堤总长度约为7000公里。如果加上明清黄河故道、北宋黄河故道、东汉黄河故道、西汉黄河故道,以及中上游的部分大堤,黄河大堤的长度绝对超过万里长城。

    三、从遗存看,关于黄河大堤的历史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从数量和级别上都远超万里长城。而大禹治水等传说、黄河大堤两岸的文化遗存,更是繁若群星,丰富厚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从投入看,黄河大堤耗费的资金、投入的人力物力更大。历代治理黄河的资金都由中央财政负担,筑堤所用的土方相当于13座万里长城。

    五、从技术含量看,修筑黄河大堤的技术更复杂,科技含量更高,更能体现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六、从用途看,长城是古代用于战略防御的大型军事工程,而黄河大堤是防御水患、浇灌沃野的大型水利工程。长城现在只剩下观赏价值,而黄河大堤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我们休戚相关。

    网友认为,万里长城位列世界八大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黄河大堤至今仍在沉睡,确实遗憾。

    (大河网记者 刘静沙 金艳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