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创造诗意不故作高深 新版红楼以青春名义出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从来没有哪部电视剧像新版《红楼梦》那样,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有如此复杂的拍摄历程:经过数月的选秀和三年的拍摄,新版《红楼梦》的诞生前后历时四年;从选角到造型到拍摄过程,引发了众多争议性话题。
很多人觉得《红楼梦》是本高深的名著,但新版《红楼梦》的导演李少红却说,《红楼梦》讲的是青春的成长。尽管主创团队心怀忐忑,新版《红楼梦》还是以青春的名义出发了。
青春主题
在《红楼梦》纷繁复杂的众多主题中,针对电视剧大众化的审美样式,李少红选择了青春成长和爱情的角度切入,“曹雪芹写书就是从才子佳人,从言情入手,很赏心悦目,又放射性地影射了幕后的其他方面。在120回的内容中,宝黛钗的爱情占据了将近80回很重要的部分。”在李少红看来,《红楼梦》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里面的爱情也发生在人生最灿烂、最青春澎湃、荷尔蒙旺盛的年龄段,那是最值得记录和流连忘返的青春年华。
在新版《红楼梦》中,有一段是胭脂膏的制作过程:一群青春稚嫩的女孩子推着五彩剔透的琉璃小磨,用从磨槽中流淌出的鲜艳的花汁,调和蜂蜜,制出了当时贵族小姐们的纯天然化妆品——胭脂膏。其实,曹雪芹的原著并没有具体描绘胭脂膏是如何制作的,李少红是根据书中的笔触,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加入了一些想象,特别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李少红借用胭脂膏的制作这一细节,巧妙地告诉观众秀色可餐这样一个美妙的意境以及青春的无限灿烂的感觉。当观众们看到胭脂膏的样子和制作过程时,少年贾宝玉喜欢偷吃女孩嘴上的胭脂膏这一看上去颇有点“登徒子”之嫌的行为,立即就被理解了——原来胭脂膏无论样子还是味道,都是像果酱一样美味诱人的,难怪这个男孩喜欢偷吃。
对于之前有评论说剧中演员一个个都是“婴儿肥”,李少红导演作为孩子们的“妈”非常不愿意接受,在她看来,“婴儿肥”恰恰体现了该剧的青春主题,“十七八岁的年纪,哪个女孩子没有胖过?我也经历过发育期,我很能理解她们,过了这个时期姑娘们就会瘦下来。”李少红还亲切地称《红楼梦》的年轻女演员是“一笼屉小包子”。
贵族仪态
新版《红楼梦》 耗费了四五个月的时间做人物的造型,李少红说,这样做是为了显示剧中人物的贵族仪态。黄能馥是继沈从文之后当今zhongguo最权威的服饰专家,他认为,新版《红楼梦》中的服装做得非常好,尤其是“官服很气派”,总体而言,“服装的材料、质地,都很能显露当时大家的风范。颜色方面也很考究。”
对于引起争议的额妆,李少红说,演员头部贴片子,其实是融合了戏曲以及旧时大户人家独特的仪态规矩,“主要想让演员的仪表能够与世俗拉开距离,有一种仪态感和形式感。”
服饰上,也需要按照人物不同的社交环境来设计,导演希望通过服饰和妆容与世俗拉开距离。新版《红楼梦》主要演员的服装共495套,平均每人20多套,每套服装有六七种穿法。绣花的服装制作时间至少15天/件,其中通常绣花的华服由国家级绣工历时4个月才能完成。剧中仅有的三套全身绣的戏装,分属贾母、王夫人和王熙凤,是苏绣大师顾文霞四件收山作品中的三件,另外一件由zhongguo国家博物馆收藏,都属于无价之宝,“三件衣服每件都由四幅苏绣合拼而成,全是金线和银线绣的。”
诗意语境
新版《红楼梦》 中有这样一幕,大观园里的姑娘小姐们聚在一起开诗会。李少红介绍,这样的诗会对女孩子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当时的贵族女孩子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天天学习女红,等到年龄大了,就该出嫁了。封建社会只允许男人上学,大观园里面的姑娘小姐饱读诗书,却没有社会地位,但在诗会上,她们可以模仿男人的样子作诗吟诗。”
《红楼梦》里男女不可ziyou恋爱,诗会恰好提供给他们一个用诗词传递爱慕之意的机会,在曹雪芹的原著里,其实是有用诗会传达朦胧爱意的意思的,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语答”,属于“公共语境中的私人语境”,“我们就是要用诗会这种形式,把那种带有诗意的爱表达出来。”李少红说。
不想高深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红楼梦》是高深的晦涩难懂的,李少红说自己在拍摄新版《红楼梦》时就定下了一个基本思路,《红楼梦》是青春的,而且是不高深的,“贾宝玉可以算是富二代,他生活的状态和现在的富二代很像,但他也和普通的少年一样,有发育时期朦胧的爱情,有初恋。此外,也有像贾母这样的老人,像王夫人、贾政这样的长辈,你说‘80后’‘90后’不能理解吗?我觉得太好理解了。”
李少红说:“这些理解,我当初读《红楼梦》时就是这么想的,接拍时红学专家也是对我这么说的,所以我认为,《红楼梦》的人物应该就是这样子的。”(倪自放)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