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是杂家亦是专家,毛泽东的读书奇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毛泽东看的书面很广,类很多,可以说是广收博览,又有所侧重。一个时期或一段时间,读某一方面的书或思考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兼读其他。从马克思、恩格斯理论著作到通俗 小册子,从哲学、历史、文学名著到人物传记、连环画小人书他都看(当然这是他关心着青 少年的教育问题)。正如曾管理过毛泽东图书的逄先知所说:“毛泽东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 ,从马列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从古代到近代,从zhongguo到外国,这里包括哲学、经济学、政 治、军事、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以及各种杂志书。就哲学 来说,不但读基本原理,也读中外哲学思想史,还读逻辑学、美学、宗教哲学等等。”毛泽东 对哲学著作很重视,早在延安时期他批阅的哲学著作就有十几种了。
毛泽东读书还根据各个历史时期有所侧重。建dang时期毛泽东刻苦学习建dang理论,战争年代他攻读 古今中外革命史和军事知识以结合zhongguo的现实来制定革命的战略、策略。社会zhuyi建设时期他又努力学习社会zhuyizhengzhi、经济、文化、科学等大量书籍。不仅自己读还经常推荐一些书目,给中央领导和dang的高级干部读。
毛泽东对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都是很感兴趣的。为了提高身边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也常推荐这些书目给工作人员读。比如曾让我读《社会进化简史》、《物种起源》。记得毛泽东 在1961年,他曾拿着一本《物种起源》对我说:“这本书,值得一读,可以了解社会发展史 。”除此,毛泽东在实际中,在调查研究、在视察的过程中,遇到自己不甚明白之处,他不仅耐心 听讲,还要找有关的书看。在50年代和60年代毛泽东在外地视察的过程中,凡是有条件的地方 ,他是不放弃对工业建设进行调查的。比如他视察过重庆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湖南长 沙市汽车电器厂、南京无线电厂、江南上海造船厂等等以及武汉工业展览会。特别使我印象 最深的是1958年至1961年之间,中央各部委在中南海瀛台轮流展出的项目很多,有工业展, 有各种科研项目、技术革新、精密仪器,甚至连机床都搬进去了。毛泽东、总理和中央首长对 此非常重视。都去参观了。记得毛泽东一次连续参观一个多月的时间。到1961年,毛泽东还不断 前去参观,认真听各部介绍的详细情况。
参观回来后,毛泽东总是要找有关方面的书读。把机械学、无线电学、火箭、人造卫星等有关 方面的书籍放在身边,认真阅读,读起来是那么专心致志,这时工作人员若是提醒说:“毛泽东,该吃饭了!”他总爱说:“等一等!”“再等一等!”
毛泽东不仅能根据革命斗争需要读书,而且能善于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断阅读民自己不甚了 解的东西。记得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苏联撤走专家,有意卡我们。帝国zhuyi又围困封锁我们, 使我们面对着巨大的外部压力,毛泽东向来不迷信,他相信zhongguo人民是有志气的,他说过:“别人靠不住,要靠自立更生。”1960年6月上海会议,主要是研究工业问题,1961年8月下旬 至9月毛泽东在庐山主持召开的中央会议,也主要是讨论工业问题,制定工业七十条。在这一时期他特别喜读现代化的科学知识,找专家座谈、讨论,听取意见。
毛泽东对名人传记(包括国内外),非常爱读。我见到介绍尧舜、孔子、孟子、韩非子、李贽 、李斯和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李自成等人的书,他的书桌上、床上都曾放过、读过、研究过 。对屈原这个人毛泽东很是尊重,屈原写的东西毛泽东不知读过多少遍,比如《离骚》就常常出 现在毛泽东身边。后来毛泽东眼睛不好使了,把这篇文章又单独印成一个大字体的小册子放身边读。
毛泽东对孙中山先生很是尊敬。他曾对我说过:“我曾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报告,当过孙中山领 导下的半年兵,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就是他提出来的,好啊!”
对世界各国的名人、元首的有关传略书籍,他也很是爱看。记得直到70年代毛泽东还读过《拿 破伦传》、《戴高乐回忆录》等等书籍。而且对《拿破仑传》,他找过很多国家版本加以对照分析。
毛泽东非常喜欢工具书,《辞海》、《辞源》,zhongguo地图、世界地图、zhongguo历史地图等等也是 他常爱翻阅、常不离手的读物。到了晚年,眼睛看不清,地图的字又密又小,用放大镜都看 不清,特别是曾在战争时期经他用红黑铅笔点、圈过的小地图,经老人家同意,我们拿到新 华印刷厂影印放大后送回他看。
毛泽东对地理知识相当熟悉,而且不是一般熟悉,包括国内外在内。这可从他接待外宾时的谈 话中看出。在接待某一国家的元首、客人、学者时,当毛泽东谈及他们国家某一地区的特点或 历史情况时,客人常常感到惊讶不已。
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不断地进行这方面教育,经常考问地理知识。我自己也是被考者之 一。记得毛泽东在视察旅途中,走一站就要你说出是什么地方,而且不准看列车长送来的行车 表,也不准看车站上的牌子。说不出来就让自己去看地图,然后回来再说一遍,直到对了为 止。他还让我们知道这个地区的特点,主要生产什么,哪里是古战场,打过什么仗?是某某 古人的出生地等。记得毛泽东还给我讲过邯郸、徐州、开封这几地的历史情况。
毛泽东不论到那里视察,凡是有条件的地方根据需要,就让给他借书看,特别是县志,他爱读。毛泽东对全国各地的地理、历史真是太熟悉了。我们工作人员有时随便说个什么地名,他都 能 与地理、历史、人物(哪位古人的家乡)联系起来。记得1953年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他就问 我 是那里人?当我答复后,毛泽东笑着说:“噢,你是宋国归德府人啊!你知道不知道这段历史啊 ?”随即讲了起来。
毛泽东的谈话,充满了辩证法,聆听他的教诲,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除了读书之外,毛泽东还要阅读很多报刊、杂志。我记得当时毛泽东除了看人民日报、北京日报 、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大报纸外,还爱看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报纸,还订有关学习英文的 杂志、书籍。为了了解对少年的教育,1958年和1959年那一段时间,他借阅和购买了很大一 批小人书看。他批给我读的就有183本。其中有几本他作了详细的批示、评价,并写上我的 名字,让我向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学习,并注明让我保存不要退回的字样 。
毛泽东在外地视察,每隔两三天,中央办公厅机关室的同志就乘飞机来往一次,给毛泽东送来文 件、各种参考和大批报纸杂志。当年毛泽东的秘书罗光禄、高智轮流来去。积攒几天的文件、 报刊一到,工作量很大,我也就帮着把报刊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桌子上是摆不下的,就摆 在地板上,一摆就是几米长,几米宽,整个房间地上都铺满了,无插足之地。然后再按顺序 摞起来送给毛泽东翻阅。有一次我好奇地问老人家:“这么多报刊,您能看完吗?”毛泽东笑答 :“看不完的,抽空翻一翻好,看主要的。”
说也奇怪,他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看那么多文件,读那么多书,还竟能从这堆杂乱 的报刊杂志中理出头绪来,重要的新闻、重要的文章,他几乎都能抓住。在与身边工作人员 谈话中,接见本地区领导人的座谈会上,毛泽东常提到报纸上的文章,哪一篇文章报导的真实 ,哪一篇有浮夸,哪一篇文章写得好,哪些文章没大意思等等。哪些问题需要及时讨论解决 ,他就立即召来有关地区的同志研究解决的办法。比如水利问题省与省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等等。说真的,我常为此而感到纳闷。
到了晚年,毛泽东身体不太好了,他已没有那么多精力去阅读各种报刊了。但他还是不肯放过 重要文章和对某一问题的讨论。他于1973年“十大”刚开过之后,让我委托北大几位老师代 毛泽东阅看各类报纸、刊物。毛泽东当时对我说:“请他们读后,认为值得一看的文章推荐给我 及zhengzhi局的同志阅看。”这样,我就请北大文科的几位老师把他们推荐出的文章,在北大出 版社印成大字体30多份后(一般是印三十七八份)送中南海,由中办秘书处分送给毛泽东、总理 和在京的zhengzhi局委员、人大委员长等领导阅看。
前文曾作过介绍,这里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我在与毛泽东的接触中,发现他老人家酷爱读诗 、词、赋,对zhongguo古代诗词有浓厚的兴趣,单行本的唐诗、宋词,综合本的词综,唐宋元明 清诗别裁,是他手中经常的读物,其熟稔程度几乎达到背诵如流、脱口而出的地步。  
他喜欢的诗词一般是爱国的,有骨气、有气魄的佳作。他曾对我说过:“李白的诗好”,他 点了很多,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等。毛泽东还多次称赞“李白是诗人之冠” 。他提到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韩愈的《石鼓歌》、岳飞的《满江红》、辛 弃 疾的《南乡子》、《摸鱼儿》,陈亮的《念奴娇》等等。特别是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 邦衡待制赴亲州》,洪皓的《江梅引》,毛泽东将全文都划了圈点。
毛泽东认为这些诗、词写得都很好。毛泽东也几次提到过杜甫,认为“杜甫也有写得好的,和比 较好的诗。但总的说杜甫的诗写得消沉、凄惨了些。如《兵车行》中,“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 声直上干云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毛泽东说作者“不分是正义的或非正义的,写得太悲惨了。”
我翻开毛泽东阅读过的《词综》的影印本,他所欣赏的那些杰作佳句,字里行间,布满了圈 点杠划,他的爱好,他的情感,跃然纸上。
岳飞的《小重山》,毛泽东除了断句划大圈外,还在“……警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 阶行。”“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旁边划了小圈。
在李弥游的《菩萨蛮》中,毛泽东在逐句断句外,还在“老来无泪倾”一句旁划了小圈。
张元干的《贺新郎》,断句之外,在“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 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 儿曹。恩怨相尔汝。”句旁都有毛泽东划的竖线表示着重的意思。
《石州慢》中的“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句旁,毛泽东划了曲竖线。《柳梢青》中的新愁如织。”“不禁宿酒。天涯寒食。”句旁,毛泽东划了小圈。
《点绛唇》中的“春晓轻雷。采苹洲上清明雨。乱云遮树。黯澹江村路。”句旁,毛泽东划了小圈。
《点绛唇》又呈洛滨锡溪二老中的“堪恨归鸿。情为秋云薄。书难托。尽教寂寞。忘了前 时约。”句旁,毛泽东也划了小圈
对洪皓的《江梅引》中的“……还带余杭春信到燕台。准拟寒英聊慰远。”“……空恁遐想 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谩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更听胡笳哀怨泪沾出。”句旁, 毛泽东同样也划了小圈。
对李清照的《醉花隐》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旁边,毛泽东划了长竖线 。这位女诗人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 难将息。……”毛泽东认为写得也比较好。这首词中毛泽东虽没圈划,但在词的上面划了一个圈 。毛泽东在读诗、词、赋时,对注释是考究的,凡不准确的地方,他便加批。如《唐诗别裁》 中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原书上解释是:“沉舟二语见人事不齐,造化亦无如之何。”毛泽东在注解上划了一杠,旁 边批曰“此种解释是错误的。”又如毛泽东在垂暮之年,看到“文革”后出版的诗词注释不对 他让我请北大教授、专家、学者讨论,恢复古诗词注释的本来面目。他对1975年一家出版单位对与北朝末期文学家庚信的《枯树赋》注释持异意,又请北大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考证。 
毛泽东不仅喜爱古诗词,自己在“古为今用方面,堪称大家。毛泽东的诗词写得非常好。但他 很谦虚,从不谈自己的诗词作品。在我向他请教,我理解得不对时,他偶尔谈几句纠正外, 一般是笑而不语。在“文革”中,社会上曾流传一些手抄的、油印的所谓毛泽东诗词,我曾 拿给他看,请他鉴别,他看后说:“根本不是。有的是别人写的也当成我的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