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80后新人身穿汉服拜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昨晚8时20分,一对痴迷汉族古文化的新人,着汉服行古礼,在南岸区“重庆映像”青石白瓦的老城上,演绎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婚礼。
.hzh_td{line-height:20px;font-size:12px}据了解,这对新人的服饰是按照明代容像画而复原的大明衣冠版服饰标准,价值上万元,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凤冠霞帔”。记者 朱昕勤

新人穿汉服拜堂 “女官”“武士”登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轻吟的古乐和着淡雅的烛火,在黄昏漫天的霞光中,身穿凤冠霞帔的女子端坐凤辇款款而至,男子身着麒麟补子官服风度翩翩,翘首相盼,红地毯旁的数十个“女官”、“武士”和“侍女”擎起了灯笼,随着韵律翩然起舞……不宴客、不收礼,一场如戏剧般美丽、庄重的华夏汉风婚礼缓缓拉开了序幕。
婚服花费上万元
昨晚8:00,在位于南岸的重庆金阳映像古街,黄昏中的婚礼一如漫天的晚霞,宁静而深远。伴随着悠扬的箫声,四川小伙郭睿和丰都姑娘杨雁粤喜结连理,除了新郎和新娘,来宾们也恰到好处的身穿着飘逸的汉服,仿佛回到遥远的古代。
“新娘身上穿的就是凤冠霞帔,太美了!”新娘乘坐凤辇出场,一身大红锦袍华丽动人,蓝色的霞披刺绣着凤凰,更显得雍容华贵。新郎腰间的补子绣着象征官服的麒麟,威风凛凛。
“这样的礼服恐怕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王敏是新郎新娘的好友,也是重庆华夏文化论坛理事。听说一对新人要举行一场纯正的传统婚礼,她出了不少力,“这两套服装是专门到苏州采购的面料,手工刺绣,由北京传统服饰复原小组,按照明代容像画制作的,花费上万元。”
“和古装片里的服装相比,精美程度也不相上下。”这场特殊的婚礼吸引了不少市民,陈女士感叹,“太特别了,让人难忘啊!”
两人都爱好汉文化
在这场特别的婚礼中,最被感动的无疑是新郎和新娘了:“那些掌灯笼的舞者和侍从的扮演者,都是我们的朋友,他们也是汉文化的爱好者。”新郎新娘都是80后,新郎郭睿是四川南充人,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是彭水一名普通的公务员。他自小就喜欢传统文化,没想到,因为传统文化,他竟结识了自己一生的伴侣。
“那是2006年3月18日,是我国传统的花朝节,在一个QQ群友组织的庆祝活动上我一眼就看上了她。”郭睿对4年前的情景记忆犹新。
新娘杨雁粤比新郎小四岁,是丰都人,从重师大中文系毕业,之后在天涯、红袖添香等网站写小说,至今已经写了9本作品,在网络上,网友们都亲切的喊她“鬼城才女”。
“我们都喜欢传统文化,平时的交流话题也都是关于传统、关于历史的事情,有时候我们甚至因为一些历史观点的不同而小吵小闹。”杨雁粤说,“是传统文化做了我们的媒人。”
婚礼像国学课堂
“我们觉得一个民族就应该有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婚礼。”新郎郭睿和新娘杨雁粤都是传统文化的忠实爱好者,“我们希望办一场真正华夏汉风的zhongguo婚礼。”
“一开始,我们就打算不宴客,不收礼,婚礼上给来宾准备的礼品,也就是新娘自己写的小说。而父母得知我们要穿礼服上台的时候,都不愿意。”郭睿和杨雁粤告诉各自的父母,这不是搞怪,而是一个很严谨的仪式。父母最终同意了。郭睿说,这是他们的婚礼,也是一次汉文化的传播,希望以此保护传统文化。
“这也是一堂生动的国学课。”见证了婚礼全过程的大学生李玉感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