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沈四宝 花果山间一茶人(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现在,北京城里完整的四合院留存不多,很显然,我们这一代人要想和我们的先人一样在四合院的院落里种两株石榴,养几缸金鱼,在葡萄架下吃碗炸酱面会是件极其奢侈的事。但是,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因没有而放弃。我们无法拥有先人那时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状态,但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活态度调理得像我们的先人那样内敛、自在、自然、从容、安宁。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已经有人悄然地用着这样的态度安静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过着自己想过的那种生活。“新四合院生活态度”是我们给这种态度这类生活的定义,让我们有机会一个一个地来慢慢认识他(她)们吧……
上周日,沈四宝忙了一整天——早晨四点钟起来安排从安徽等地招来的采茶女工上山采茶,下午开始一字排开的十几个炒茶锅下的果木枝杈,都已经烧了起来,空气中弥漫着茶香、枇杷香、梅子香、板栗香……
忙活了一整天,晚上九点多,沈四宝终于坐上了苏州开往北京的D386次动车,手里的小纸箱里装的是一百多采茶女工、二十多炒茶工赶制一天,纯手工炒制、一锅才炒二两的今年头拨20多斤通体茸毛的明前碧螺春——“铜丝条,蜜蜂腿,吓煞人香”。
从现在开始的三个月里,是沈四宝一年当中最辛苦的。作为碧螺春的原产地苏州太湖洞庭西山天王坞茶果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他不光要让200多户跟着他一起种茶做茶的茶农安安心心炒茶过日子,还要让这散发着果香的好茶碧螺春在老字号吴裕泰里不断顿、不变味,保证每一片茶叶都是天王坞的茶农炒出来的,绝不能让好这一口的北京茶客失望。
“品我的茶,就在品我的人!”
沈四宝1976年当上空军雷达兵,在部队也有不错的发展。1982年沈母身患癌症,整日念叨在福建当兵的四宝。为了回家尽孝,沈四宝不惜和团长打了一架,结果是沈四宝伺候了老母亲三个月,让老人家安然离世,换来的是不得不放弃部队的前途转业回家。
沈四宝的老家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和花果之乡苏州的洞庭西山。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这里将大量的梅子加工后出口到日本。有一年为了帮镇上完成出口任务,他以8毛钱一斤的价格收购加工了大量积压在农民手里的梅子。结果,赶上贸易制裁,运到目的地对方不让卸货,运回来还要额外负担一笔运费,最后只能以一斤1毛5的价钱在当地把货处理掉。两天时间沈四宝损失了一百八十万。
为了挽回损失,也为了东山再起,沈四宝打起家乡另一样名产碧螺春的主意。1999年沈四宝第一次提了十斤碧螺春到北京,茶倒是卖了,可去和人家结账人家要fapiao。第一次出门卖茶,哪里知道还要带fapiao。最难的是茶没了,身上的盘缠也没了,要强要面子的沈四宝哪里肯向朋友和战友张口,结果是他到旅馆附近的小医院卖血才有了钱买票回家。
虽然第一次进京卖茶留给沈四宝的回忆并不美好,可北京人对碧螺春的喜爱坚定了他把碧螺春卖到北京的信心,有道是:若品“雀舌”,佛心也动。十年里,他来北京多少次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洞庭山的碧螺春世世代代供皇家享用,成为贡品。碧螺春之所以成为贡茶,除了口感极佳香气逼人,当然还有稀贵。碧螺春采摘技艺高超,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分前”和“明前”均为极品或上品。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到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上好的洞庭山碧螺春约需采6.8至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一斤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的极品!上好的洞庭山碧螺春需上午采,下午拣,晚上炒,所有的工序在一天之内完成,才能保持它的鲜嫩与香气。每一道工序还都有严格的程序,要交给炒茶高手炒制。炒茶讲出手,做手好坏,关键是掌握火候,不怕烫手,全凭经验,“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茸毛不落,卷曲成螺”。
沈四宝常说:“品我的茶,就在品我的人。别人的茶我管不了,我的茶保证每一片叶子都是西山摘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