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荷花淀派”的奠基者孙犁:唯对于书 不能忘情(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09年12月,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初二(5)班旁听语文课,这节课文讲的是作家孙犁的名著《芦花荡》。温总理对老师讲课做了肯定,同时也指出:讲课前对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加以讲述则更好。 


  孙犁以“荷花淀派”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又以其作品与为人影响了从贾平凹到铁凝、莫言等一批当代作家。他原名孙树勋,1913年出生于河北安平县东辽城村一户农家。在家乡上完小学后,到保定入育德中学,开始在校刊上发表小说、独幕剧和文学评论文章,毕业后无以谋生,流浪到北京,在市政机关和小学校当职员。1938年参加抗日战争,在晋察冀根据地任教和从事编辑、记者等工作。 


  中学毕业后,孙犁有了工作,省吃俭用,陆续购置了一些书,抗日战争时期,放在家中的书全部散失。解放后,他又开始购藏,文化大革命中藏书又遭浩劫,后虽发还一部分,但搬来运去,大部分损伤了肌体。于是,他给那些残存的书修整、包裹,偶有感触,便在书皮上写上几句。1979年的一则“书箴”曰:“淡泊晚年,无竞无争。抱残守阙,以安以宁。唯对于书,不能忘情。我之于书,爱护备至;污者净之,折者平之,阅前沐手,阅后安置。温公惜书,不过如斯。勿作书蠹,勿作书痴。勿拘泥之,勿尽信之。天道多变,有阴有晴。登山涉水,遇雨遇风。物有聚散,时损时增。不以为累,是高水平。”得书时的爱护备至和失书时的宽阔胸怀容纳于恋书之中。 


  这位“荷花淀派”的奠基者,还是个石头迷。孙犁常到海边去觅自己所喜爱的各种石子,每每浏览或访问归来,口袋里总是沉甸甸的。一有空闲,他就把石子泡在水里欣赏,把玩那些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石子,常常一玩就是个把小时。在他接近八旬时,不能再如当年那样随心所欲地活动了,1990年他在一篇《锁门》的文章中倾诉了心境:“我已经返回人间世俗。总之,一把锁把我的心紧紧锁起,使它同以往的大自然、大ziyou、大自在,都断绝了关系。”孙犁先生有一条幅:“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深纵。”这是他对现实的一种态度,使人想到夫子当年“道不行,乘槎浮于海”的浩叹!先生老年时自封彩笔,宠辱不惊,颐养天年,超凡脱俗。他不愿麻烦别人,拖累别人,他有另一张条幅:“崛然独立,块然独处,与义相扶,寡尔少徒。”显示了他那坚毅的性格和坚定的道义。 


  孙犁的作品大都以其家乡冀中平原的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不同革命时期农村丰富多彩的战斗生活,具有浓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气息。不少作品还着重描写了妇女在斗争中的成长过程、英雄行为和重大贡献,塑造了一系列聪明、智慧、勇敢的劳动妇女形象。作品充满了浪漫zhuyi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