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功甫帖》真赝之争又起 证伪研究报告刊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钟银兰、凌利中报告中所示《功甫帖》版本比较。《景苏园帖》中《功甫帖》拓本(翻刻自《安素轩石刻》(左)、《安素轩石刻》中《功甫帖》拓本(中)、《功甫帖》墨迹本(右) 
  2013年岁末的文化焦点——苏轼《功甫帖》争议风波又有新进展。
  zhongguo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22 .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竞购得苏轼的《功甫帖》引来业界与媒体瞩目。自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在当地媒体上发言质疑刘所购《功甫帖》为伪本后,刘益谦两度发表声明敦促对方公布正式的学术研究报告。
  1月1日,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三位研究馆员公开发表了其研究成果。单国霖、钟银兰、凌利中三位研究馆员分别署名的两篇研究报告,在《zhongguo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刊出。共长14000余字的报告图文并茂阐述该《功甫帖》为何是伪作。
  单国霖在其单独署名的报告《苏轼〈功甫帖〉辨析》中认为,《功甫帖》从字的形体上看,与苏轼的书体相符,尤其接近于《北游帖》,大部分笔法较为丰润流畅,然而有些地方却显得别扭,他认为可能是摹写所造成的失误。对翁方纲题跋,单国霖从印鉴和书法两方面入手,判断其为伪造。
  钟银兰、凌利中在他们共同署名的文章中表示,通过对利用“双钩廓填”之法制造赝品的画史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并以晚清李佐贤(1807-1876)《书画鉴影》中著录的《苏米翰札合册》中的苏轼《刘锡敕》《功甫帖》两件伪本作为重点案例典型。
  他们特别指出,“双钩廓填”又称“双钩填墨”,在唐宋时主要用来保护原迹,临摹学习,此法易于传播流行。到了刻帖成风的晚清,成了坊间作伪、制造书法赝品、欺世牟利的主要手段之一。
  2014年1月2日,针对上博研究员发布的正式研究报告,收藏家刘益谦发表第三度公开声明。他在声明中称,“研究成果”以三位研究员的个人名义发表,是观点不尽相同、内容相互矛盾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来看,单国霖研究员认为‘安岐著录的可能即是此墨迹’,也就是主张《功甫帖》是清初以前的仿本;而钟银兰、凌利中研究员则坚持此帖是清末依据石刻拓本“双钩填墨”的观点。”
  最后,刘益谦表示,将等待苏富比方面的学术论证,并结合其他相关专家的学术观点,得出综合的评判。(记者 朱绍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