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多地寺庙“头香”引信众争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彻夜排队、摩肩接踵、隔墙扔香、高价炒作。大年初一,各地寺庙都挤满了抢头香的人。近年来,“抢头香”这一现象日益火爆,彻夜排队已是常态。每年都有各类大小事故发生,要么烧着头发、烧破脸,要么存在火灾隐患。为确保人员安全,湖南南岳大庙甚至停止了法会活动。佛教界人士则指出,一些人对“头香”理解存在误区。 
  点上头香许下新春愿望。各地寺庙在年初一的早上都被信众们踩破了门槛。在南京鸡鸣寺、栖霞寺、清凉寺、玄奘寺,赶来上头香的信众们都彻夜守候,为的就是能够拔得头筹。
  据了解,江苏扬州一年一度的观音庙会曾引来10万人抢头香,警方排成人墙防踩踏,很多人没办法靠近香海,甚至把手中的香直接往里扔进去。而扔香的准头不够,往往会扔到前面人的头上或身上,有的则直接扔到了香海后面的山林里。
  江苏省苏州市为配合“烧头香”习俗的特殊需要,物价部门同意部分寺庙道观临时“提价”,如西园寺1月30日21时(除夕夜)至1月31日(年初一)6时对外开放期间,门票价格由平时的25元提高为50元。然而,即便如此,也难以阻挡如潮的香客。
  那么,上“头香”的风俗是何时开始流传的?民俗学家、zhongguo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向云驹说,头炷香源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在皇宫的做法,最早兴起是在东岳庙,后广泛流传。也有说法称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原指寺庙新年的“头炉香”,大年三十约11点至年初一1点之间,在这个时间段市民烧的第一支或是最后一支均可以算是“头香”。
  虽然佛家不认“头香”,但不少人仍乐此不疲。南京玄奘寺住持传真法师告诉记者,每年年初一或者其他庙会时,都会有很多市民彻夜排队争抢头香,甚至有人带着除夕年夜饭排队。
  火爆之余,这一习俗也出现了异化。一些信众和游客为求功德,热衷烧高香、大香、粗香,烧大把香,使得寺院烟尘弥漫,不利于环境保护。近日,网民在微博爆料,浙江某禅寺新佛殿供奉佛像开光,第一支上香叫价118000元。记者致电该寺院,相关人士证实的确有这个价目表。
  众人争抢“头香”的风俗还带来了安全隐患。湖南南岳大庙则于春节前宣布今年停办“幸运香火”即抢头香民俗活动。南岳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2014年南岳决定停办“抢头香”法会活动是为了确保南岳大庙古建筑安全和进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抢头香实在是人们对烧香这一佛教仪式的错会。”清凉寺住持、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理海法师说。他表示,一些人花钱买“头香”,以为有钱就能买到平安,烧高香就能实现愿望,在这背后是商人求利炒作故意错误引导信众,是对头香、高香的世俗化炒作,应当极力避免。文/新华社记者 蒋芳 王晓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