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文学可以通俗但不能媚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记者欧阳春艳
  今年是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刘醒龙从事写作30年,上月底,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在华中师范大学成立。以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学研究中心,国内屈指可数,仅有贾平凹、陈忠实等人。
  专程前来道贺的zhongguo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评价说:“刘醒龙是一位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家,他从来不会任由理念在空中飞翔,而是始终扎根在普通人之中。”
  有人说,哪怕是生活泥泞,刘醒龙笔下的主人公从来没有放弃对善的信仰,对于人生意义的追求:在《凤凰琴》里,刘醒龙从山村一隅出发,呈现出了贫困教师的高尚精神;在《大树还小》的山坳里,他又揭示了人性的痛苦与美丽……
  “现在很流行那种把人生撕碎的‘撕裂文学’,但生活果真是这样的吗?文学就是应该借人们一双慧眼,去把人生看得更有意义。”刘醒龙昨日解释说。
  虽然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刘醒龙仍然坚持“文学就是替人类守住底线”,“文学可以通俗但不能媚俗”。
  有天半夜12点,一位正在苏南进行村庄阅读调查的大学教授给刘醒龙打来电话,忧心忡忡告诉他:“这里有个村子,大家只读某本杂志,这本杂志主打感情、爱情、案情故事,以各种明星隐私抓住了读者。”此后,刘醒龙在很多场合,都直指这样的杂志虽然大卖,但绝不应该成为文学的主流。
  刘醒龙说:“读者层次确实有高有低,这样的杂志可以满足一部分低层次读者的需求,但这绝不是这个时代人文精神的主体,文学创作的庸俗化倾向需要高度警惕。”
  刘醒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刘醒龙担任主编的《芳草》始终坚持文学的高品位,不愿意向市场低头。《芳草》改版之初,他就定下了“汉语神韵,华文风骨”的高基调,坚持这里的每一个文字都是因优雅而动人。
  当今出版市场,官场、职场文学大行其道,刘醒龙坚决拒绝,“写那些蝇营狗苟的事情,用‘脏’的文字,我们的杂志是一定要退稿的。”如果有编辑将这样的文章送到他的案头,他不仅会大发脾气,“我还会扣他们的编辑费”。
  58岁的刘醒龙刚刚担任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他即将走上讲堂,将自己的文学理念传播给更多人。他说:“如果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出了问题,这个国家就会出问题。成熟的作家,一定具有坚定的立场,他向善、向美的文字一定可以塑造人们的高尚审美趣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