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唐太宗把功臣贬出京-对太子说:此人若走便拜相_太宗-高宗-长孙-宰相-太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史砖家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作为“千古一帝”,唐太宗深谙御下之术,喜欢使用权谋把群臣玩弄于股掌之中,使他们在为自己卖命的同时,不敢有丝毫的异心。不过对于皇帝的这些做法,个别绝顶聪明者不仅能

作为“千古一帝”,唐太宗深谙御下之术,喜欢使用权谋把群臣玩弄于股掌之中,使他们在为自己卖命的同时,不敢有丝毫的异心。不过对于皇帝的这些做法,个别绝顶聪明者不仅能善于应对,而且还能利用合适的时机进行“反击”,比如开国元勋、宰相李勣便是其中的典型。这件事,还要从太宗临终前的一道命令说起。

唐太宗

唐太宗临终前,将太子李治托付给妻兄、宰相长孙无忌,然而考虑到后者的权势和地位,觉得很有必要再选择一两个位高权重的大臣,帮助新君牵制长孙无忌,以防止他揽权专横。可是就能力、地位、名望而论,能与长孙无忌平起平坐的大臣们或已经作古,或老朽不堪重用,唯一能与之抗衡的,便只剩下宰相、英国公李勣一人而已。

然而唐太宗深知,李勣才智超人、功劳盖世,除了他能驾驭外,若想让他竭尽全力地侍奉新君,却是难上加难。原因无他,李勣身为宰相、爵至国公,已是位极人臣,新君不可能再给他施加恩惠,而得不到恩惠,任谁也不会死心塌地地给主子卖命,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李治

好在唐太宗深谙御下之术,喜欢剑走偏锋,往往能以常人想不到的方式来解决难题。唐太宗为了能让李治有机会赐予李勣恩宠,便决定先将他贬谪出京,等到自己驾崩后,再由李治将其召还、起复,如此一来,虽然是绕了一个大圈,但却给了李治施加恩惠的机会,就手段为目的服务而论,实在是再好不过。所以在公元649年五月,太宗颁布诏书,将李勣外放为叠州都督。

太子不明其故,便向乃父询问原因。太宗语重心长地跟他讲:“李勣才智超人,我准备让他辅佐你,可是你平时对此人没有恩惠,恐怕难以让他真心效忠。现在我把他贬谪到外地,如果他立刻动身赴任,那么等到我死后,你就提拔他做仆射(宰相),并重用他治理国家。如果此人徘徊观望,那么就杀掉他。”太子听后,深有所悟。

上谓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唐纪十五》。

李勣

李勣聪明绝顶,对皇帝的心思看的很清楚,所以从接到诏书的那一刻,都没向家人告辞,便动身赴任,片刻也不敢停留(“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引文同上)。不久,唐太宗驾崩,太子李治登基为帝,是为唐高宗,而高宗在即位的当月,便将李勣重新召入京师,并超拔他为宰相(初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很快便晋升为尚书左仆射)。

经过这波“神”操作,李勣表面上确实对唐高宗感恩戴德,发誓肝脑涂地,竭力报效皇帝,但内心深处却对唐太宗父子恨之入骨,认为他们是拿自己当“猴”耍,而当年自己若不是脑子转的快,恐怕早已落得身死家破的下场。李勣看穿这一切,然后便在暗中等待机会,准备给李唐皇室一个教训,一个难以承受之重的“冲击”。

唐高宗

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让李勣在高宗改立皇后一事上等到了。公元655年,唐高宗计划以“无子”为由废黜王皇后,改立宠妃武媚娘为皇后,却不想遭到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等一干顾命大臣的强烈反对,让他很是气馁。就在此时,李勣却以“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为由,帮助高宗坚定废王立武的决心,事情就这样办成了。事成之后,高宗对李勣感激不尽,而后者心中却是冷笑不止。

它日,李勣入见,上问之曰:“朕欲立武昭仪为后,遂良固执以为不可。遂良既顾命大臣,事当且已乎?”对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上意遂决。引文同上。

武媚娘

李勣没有看走眼,武媚娘不愧是唐朝的“破坏者”,登上后位没几年时间,便架空高宗,成了帝国实际上的主宰。等到高宗驾崩后,武后更是步步为赢,没几年时间便篡唐建周,并大肆屠杀李唐皇室,若唐太宗、高宗地下有知,恐怕连肠子都要悔青。而这种局面的出现,跟被他们戏耍的李勣有着很大的关系。凡害人者必被人所害,唐太宗当年之举,实在是咎由自取。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