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组图:《资治通鉴》司马光手稿亮相(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洪范政鉴》十二卷。

宋拓本《绛帖》。

《资治通鉴》手稿残卷

  曾经乾隆收藏

  孙俊介绍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手稿残卷,这部残卷中的内容,并非和我们目前看到的书一模一样,而是一份提纲,上面有修改,还有一些避讳字,比如有的字为了避讳会缺少一些笔画,这部残卷也经过了许多名家的收藏,在古籍左上角有一方“乾隆御揽之宝”的印记,它经过了乾隆皇帝的收藏。

  还有一本和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残卷一柜展示,与其等量级珍贵的古籍叫《洪范政鉴》,是宋代宫廷内府写本,是供皇帝治国参考的书籍,字迹异常漂亮。书中也有“御府图书”等藏书印,是被明代国家图书馆类机构收藏。其中,还有一方藏书印为“唐元秘籍孤本”,它是著名藏书家傅增湘花万金从一位贵族子弟完颜景贤手中买得,当时,完颜景贤高价出售此书,许多藏家因卖价太高买不起,傅增湘卖掉了自己的部分藏书买得此书,后捐赠给国家图书馆。

  《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均现身展览

  文津阁《四库全书》此次也献身展览,“经”、“史”、“子”、“集”四部,分别用青色、红色、蓝色及棕色四色来区分。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百科全书,纂修于清朝乾隆年间,所收之书几乎囊括了先秦至清乾隆之间各类重要的典籍,内容涵盖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共收书3503种,36000余册,分装6000余函,按照“经”、“史”、“子”、“集”四部收藏。先后抄成7部,藏于北京故宫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北京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上称“北四阁”),以及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称“南三阁”)。其中文源阁藏本被英法联军焚毁,“南三阁”除文澜阁藏本残留少数外,全都毁于太平军战火,只有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藏本至今保存完整。

  在《四库全书》旁展示的为内府录副写本《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可谓古代最大百科全书,收录了古代各类典籍七八千种。原本写录了一部,藏于南京文渊阁,永乐十九年运抵北京,藏于文楼,嘉靖年间宫中大火,险遭不测,嘉靖皇帝诏命誊写了一部副本,正本存于文渊阁,之后下落不明。副本如今也仅余400余部,不足原书的百分之三,星散藏于世界各地,其中200余部目前保存于国家图书馆。

  此外,大开本的元大德九年(1305年)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也在展览中展出,这部书装帧非常有特色,书周边有巨大留白,中间有字的书页部分却非常小,这样有特点的装帧留给了后人无穷遐思,有人猜测是否因为爱书,不希望伤及有字部分,还有人猜测是否因为刻书者特意留出天头地角好写笔记,但全书并未见有笔记,也并不知道是否这样的装帧是元代所特有。还有研究者研究发现,此书的书页经过了特殊处理,纸质中含有石灰质等物质,虽然利于书籍保存,却对人体有害。

  顶级拓本多多

  我国石刻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数量巨大,内容宏富。保存石刻文献的传统方法是传拓。传拓也称为椎拓,是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其方法是用纸和墨从铸刻的器物上捶印出所铭记的文字或图案,它诞生于东汉至南北朝,成长于唐代,极盛于宋元明清。传拓方法有扑拓和擦拓。拓本按照墨色分,有又黑又亮的乌金拓、又匀又淡的蝉翼拓、浓淡相间的镶拓,以及朱拓、蓝拓、套色拓等等,还有始于清朝乾嘉年间主要用以对青铜器进行传拓的全形拓,在特殊情况下采用的蜡拓等。本此展出的碑帖拓本,均是传世顶级珍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