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化博客:此曲只应天上没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三伏天之末的清华园里,那条著名的横贯东西的林荫道,变成了绵延两公里的狭长工地。三千多清华新生和那些不用再睡操场的家长们,绕道而入,指指点点,眼里闪着兴奋莫名的光。他们只知这是在为北京奥运整修马拉松赛道,却不知,在另外一些清华人眼里,作为赛道的一日风光,可能只是园外之人才会尤感兴奋的谈资。 
    曾经的1929年初秋,全世界正被经济大萧条所困扰,旧中国正忙着内战,大上海的广播电台里则转播着纽约电台的第一场娱乐选秀。那个秋天,就在这条林荫道上,每天走过清华子弟学堂的一年级小学生杨振宁。那时他已能背诵长篇的古文,还会写三千个汉字。现在,85岁的杨振宁又走在这座校园里,校园的风貌却已不似78年前那么纯粹与隔绝。这个时代的清华,曾在全国高校里最早创建了方便新生入学的通道,却因为去秋一场家长睡操场的风波,而一度成为众矢之的;同样是物理学家的院士校长,术业有专攻,人品被称道,却因为曾在公开场合偶然念过一个别字,而承受了不少苛刻的评说。 
    还好,这个秋天里的新生家长们,已经不必再睡操场了,物理学家顾秉林也依旧从容地做着他的校长。“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不唯他、只唯实”,这是顾校长刚刚对“大学文化”的概括。在全国最好的大学里谈“不唯书”,在公务员招考挤破头的社会氛围下谈“不唯上”,在百年前就已是留美预科的校园里谈“不唯洋”,在大师云集、与杨振宁常擦肩而过的林荫道边谈“不唯他”,何其难也,又何其有力、有趣。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1300多年前的杜甫杜工部,官拜左拾遗却从不唯上,没考过清华北大,不爱网游只爱神游。他对成都奢靡宴乐的明捧暗讽,铸就了这一曲千古七绝。如果他活在今天,还有杨二车娜姆和柯以敏什么戏?孟京辉也不至于沦落到只靠演员的功力来支撑台面,孔祥东大师更不至于这么快地就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略带匪气的文化经纪人。 
    意境,是用来成就一个人的,也是用来折磨一个人的。杨柯孟孔诸氏,善于触类旁通,所以比杜氏活得更洒脱。李杜时代的诗人们,日子都过得不太好,因为他们的心境总是太纯粹,酒即是酒,可乐就是可乐,兑不到一起。杜甫每逢伤心时,就回到诗书坊里潜读几日,如同今天的坊间浮躁之人,潜入清华园的静夜,吸几口氧,做几节帮助你有容乃大的扩胸操。 
    杨振宁曾说:“物理学是最纯粹的科学之一。”所以,他不仅乐于和31岁的小爱人牵着手压清华的马路,还乐于给大一的新生讲物理学的第一课。清华园的镇校之宝,不是杨振宁,而是这种“纯粹”,是热爱北京奥运却不见得被两公里赛道所陶醉,是搞成果产业化却仍尽量把基础研究做足,是大大方方地把想出去的学生放出去,是打开校门却又倔强地保持着与中关村的两站地距离。 
    世间没有绝对的隔绝,有的是隐忍不露的纯粹。1990年代的人大,一度陶醉在会计系和金融系毕业生的热销里,曾经把清史和哲学这类不食坊间烟火的学问略作旁置。同一年代的北大,则陶醉在一堵南墙的拆来建去之中,把百年修得的一点纯粹,暂时扔进了未名湖里。清华相对于人大、北大,离市中心远了一两公里。这一两公里,暂时救了清华。它在这几年里默默地补了很多课。杨振宁的归来和驻扎,只是其间一小段华丽而稳健的和弦。 
    高晓松说,校园的墙变矮了。其实,墙的低垂,不只是清华、北大和人大的顾忌。《读书》换将引发的争执,就显得某些参与者想法太多。他们拿自己已经不看《读书》,来作为批评《读书》的依据,这使严肃的讨论,变成了意气用事和情绪宣泄。他们混淆了独立与纯粹的含义,试图给一支校园合唱团,赋予女子十二乐坊的使命。 
    文化里有时候蕴藏着有趣的哲学。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沉静的才越是昂扬的,越是耐得住寂寞才越是找得到知音,越是安心小众才越能有益于大众。周末的清华园,某职工食堂改建的舞厅里,激荡着1980年代味道的三步舞曲,塞满了乐陶陶的男女老少。门口的海报上,赫然书写着“教职工两元,学生三元,校外人员四元”的价目表。在最新CPI指数已达5.6%的这个夏天,杨振宁的同事们和邻居们,在这里跳着恍若隔世的舞。但你能说,清华远离着这个时代吗? 
    此曲只应天上没有,人间能得几回旧闻。纯粹的爱,才不会让人顾此失彼,才最长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