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读唐宋八大家 给当代散文治病(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读《唐宋八大家文品读辞典》,忽然就想到了当今散文的这些毛病。所谓“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都是散文大家,同时也是散文的革命者。韩、柳所面对的,是魏晋以来占据了文坛统治地位的骈体文,这种文体讲对偶、尚辞藻、重格律,在后来的发展中,它变得越来越绮靡,越来越重形式,轻内容,其末流更发展为文字游戏,成了束缚散文写作的桎梏。韩、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起古文运动的。他们提倡自由抒写的文风,并以自己的写作实践,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散文。他们的散文最终成为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及至宋初,绮靡浮艳的骈俪文风再度兴起,盛况空前,甚至还有许多人崇尚艰涩怪僻之文,片面强调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弊病愈演愈烈。这时,以欧阳修为代表,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亦陆续加入进来,在宋初的数十年间,又发起一场前追韩、柳的新古文运动,倡导一种更加平易自然,更加接近口语,更加灵活自由,富于表现力的散文文体。在后来的近千年里,这种散文文体始终统摄文坛,直到五四运动白话文兴起为止。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我国散文史上继先秦、两汉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其卓异诱人之处,首先在于他们的许多文章内容充实,不是无病呻吟之作,也不是虚浮夸饰之作,更不是空洞乏味的政治说教。他们的文章,上承先秦、两汉,长于说理、叙事;又不拒绝骈体文的优长,发挥六朝散文长于写景、抒情的特点,在以散体为主的句子中巧妙地穿插一些骈偶句子,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表现力,使古代散文在事理兼胜的基础上,更具形象性和抒情性。再有,他们的文章比起前人来更讲章法,起承转合,疏密详略,灵活变化,时出新意,既严谨有序又灵动多变,既一气贯通又曲折跌宕,给人一种和谐精巧的审美感受。他们的语言又是简约精练的,很多百余字或几百字的散文,含义隽永,内容深刻,文采飞扬,笔墨酣畅,尺幅之中蕴涵波涛万里之势。而且,八家散文又呈现出自居一格的个性色彩,“韩愈雄奇奔放,柳宗元沉郁峻洁,欧阳修委婉流丽,曾巩雍容平和,王安石刚劲峭拔,即使‘三苏’也并非如上袁枚所说‘如出一手’,而是同中有异,在共具的雄放风格中,苏洵显得简切老辣,苏轼显得清旷超逸,而苏辙则表现为疏荡纡折”(吴小林《唐宋八大家文品读辞典》序)。毫无疑问,对当代散文写作来说,这是有待开发的宝贵资源,其蕴藏之丰厚一定超出我们的想象力。当代散文写作为人所诟病,自非一日。而所开药方,亦层出不穷。有求助于西方散文者,有钟情于近现代散文者,也有希望散文写作走出书斋,回归生活者,不一而足。然而很少有人提出向古文学习,向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学习。这种对古典的轻视、鄙视、蔑视,或者来自一种久远的偏见,真是很令人叹惋的。说得严重一点,当今散文写作的种种弊病,难免不是丧失了历史传统所造成的恶果。在这里,最为重要的似乎还不是文章的技法、章法、叙事、说理、抒情或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而是如何使文章具有浑浩流转的气势和充沛的力量?韩愈的文章所以能“起八代之衰”,就是因为在其字里行间,充溢着一股浩然之气。孟子曾有“养气”一说,就是要养成这种“浩然之气”。听起来很玄,其实是可感可知的。一言以蔽之,这里所说的浩然之气,就来自一个人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自其内在的精神信仰和道德诉求,来自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在当今散文写作中难得一见的。如果有一个字可以概括当今散文之病的话,未必不是这个“衰”字!
有人担心古文难读难懂,其妙处也很难领略。而《唐宋八大家文品读辞典》一书恰好能给我们一些切实的帮助。该书选收唐宋八大家散文共366篇,兼顾各种文体,均为内容形式俱佳的名篇。书中的注释和品读,更出自国内专门研究“唐宋八大家”的诸多学者,其注释能为我们排除阅读中的文字障碍,而品读则给予我们更多的启迪。读罢此书,对于古代散文传统,我们或许会有更真切的感受和更深刻的认识,其现实意义是十分明显的。(解玺璋)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