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专家探讨"非虚构写作"浪潮:更多人渴望记录书写(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关键词2:手艺
记录易被忽略的常态
昨日,林天宏、张翠容、张良、龙志、徐列、鄢烈山、张蜀梅等多位媒体人也参与到了这场讨论之中,正如现任《GQ》主笔、曾在《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多家媒体工作过的资深媒体人蔡崇达所言,当下越来越多的媒体人正在投入非虚构写作的怀抱。“中国的非虚构写作,或者中国媒体的非虚构写作有这样的过程——新闻媒体开始发展时只要提供重要的、好的新闻就可以,到下一个阶段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调查记者,他们深入挖掘稀缺的资源、信息,他们贡献了‘中国现实’。”
曾经在《南风窗》工作、如今已经离开新闻界有些年头的张良特别同意这样一句话,“新闻结束的地方就是非虚构写作开始的地方。”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为了完成《映秀镇》的创作,他辞了工作,从当地人到救援者,断断续续采访了一年多,“整个采访以及收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我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想象成为无人飞机,缓慢移动看着下面的一切。只有站在空中俯视整个映秀,才能将事情看得非常清楚。”
当下,王小妮的《上课记》颇受关注,她坦言,“相比新闻记者关注的那些激烈、爆裂的东西,我更注意的是那些非常容易被隐蔽、遮蔽的细节。那45个孤儿,只要你和他们悉心相处,每个老师都能够写出《上课记》。”与王小妮关注孩子一样,梁鸿关注的也是她成长、生活的环境——梁庄以及梁庄人。在《人民文学》提出“非虚构”栏目之后,梁鸿写了《中国在梁庄》,现在正在进行《梁庄在中国》的创作。《人民文学》副主编、作家邱华栋说,不少作家包括郑小琼的《女工记》,乔叶《盖楼记》与《拆楼记》“手艺活”不错,“你们的手艺活能够将当代火热、具体的生活写出来,实际上非虚构的作家、作品,有些是‘重口味’的,有些带着文化味道,不能完全归于散文,那也是非虚构的一种,但是又不是社会大问题,也是非常棒,我们鼓励文学家还是用好自己手里的手艺。” (周豫)
总策划:杨兴锋 张东明
总监制:陈广腾 姜晖
执行策划:陈志 李平科 李贺 蒲荔子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