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张永和“我与艺术”讲座 建筑大师眼中的绘画艺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段维佳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10月15日下午,势象讲堂借“雅物匠心艺术”展览之际,邀

  (雅昌艺术网讯)10月15日下午,势象讲堂借“雅物匠心艺术”展览之际,邀请到著名建筑大师张永和先生,与大家分享他与艺术的故事。

 

  势象讲堂 “张永和:我与艺术”讲座现场

  嘉宾合影 (左起)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雅达国际董事长蒋建宁,著名建筑家张永和,作家、出版人杨葵

张永和先生

  讲座围绕“我与艺术”的主题,从绘画与建筑的起源讲起,运用大量的建筑实例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细致分析了绘画与建筑的关系。讲座共分为五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讨论绘画与建筑的先后关系。第二部分,讲述绘画中与建筑发生的关系,由建筑引发的对于绘画中空间透视的思考。第三部分,讲述了建筑与现代艺术的关系,用现代主义的观念思考建筑设计。第四部分,讲述建筑空间与人的关系及不同地域之间空间关系的考虑因素。第五部分,讲述除了建筑以外,张永和先生其它与艺术有关的趣事。

  张永和,1956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建筑世家,从小受其父(著名建筑大师张开济)的影响,较早接触艺术,酷爱绘画,但在儿时便被艺术家张仃评价为:“小小年纪,画画匠气。”张先生也常常拿这句话自谦式的调侃,“我的艺术生涯在五六岁时就被扼杀了。”正像李大钧先生所说的,“在他看来这其实是一种匠心,一种源于对艺术的热爱。”也正是这份儿时的热爱,让张永和先生在艺术的世界里,“不务正业”的做出了诸多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儿。

  1977年张永和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1981年赴美留学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和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相继在美国伯克利加大和莱斯大学等学校任教,曾担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2005年九月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建筑学院主任,1993年张永和与妻子鲁力佳成立非常建筑工作室,并开始了在国内实践先后完成了席殊书屋室内设计,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楼和北京怀柔山语间住宅、垂直玻璃宅、用友软件院一号研发中心等工程。被不少人视为行业标杆,被称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之父”,也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评审团里的首张中国面孔,并且在2010年的时候入选《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

  

垂直玻璃宅,2013年上海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

  

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中庭),2015

  

 巴黎大学城“中国之家”方案北立面效果图,2017

吴大羽美术馆效果图,2017

  张永和先生在此次势象空间的“雅物匠心艺术展览”中也展出了装置作品。其中《一把和四把椅子》受到艺术家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作品《一把和三把椅子》的启发,从设计师的角度,将一把八十年代典型木椅进行了四次转译。张永和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绘画。自己曾说:“如果我不做建筑设计,一定会选择写写画画。”文革刚结束,还是一心想报考油画专业,后来听从父亲建议学习了建筑专业,但对绘画的挚爱从未消退过,他将绘画作为建筑研究的一种工具,这也为其建筑设计提供了莫大的帮助。他的装置及绘画作品中也展示出其建筑设计与绘画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张永和装置作品《一把和四把椅子》势象空间“雅物匠心艺术展”现场

  

 张永和装置作品《厚薄折》,2009,势象空间“雅物匠心艺术展”现场

  讲座内容摘要:

  绘画与建筑的关系

  有些人说,最初绘画是为了记录恋人的容貌(如上图),在一次恋人惜别之时,女性在墙上随着灯光下的影子留下了恋人的容貌。墙壁作为一个记录恋人形象的一个空间和工具,此时建筑和绘画发生了关系,以此阐述了先有建筑后有图(绘画)的逻辑关系。到18世纪时,德国建筑设计师兼画家——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1781年3月13日-1841年10月9日),质疑了这种说法,强调盖房子必须先有图(绘画),绘画起源应该早于建筑,绘画最先产生于室外。当然,关于绘画与建筑的先后的讨论也有很多,诚然,绘画与建筑是紧密相连的。

  从建筑到绘画,从绘画到建筑

  从西画层面上来看,透视是绘画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一种描述空间关系的重要技法。大概15世纪90年代,当时运用数学来计算透视,画中物与画画的人的空间关系,可以通过透视展现出来,使得画画的人产生一种自我存在意识,了解到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这与中国绘画里面散点透视还有较大差别,人是自由自在的,随处可观、可留。科学的透视首先了解到人在空间中的位置。其次,是描绘城市。文艺复兴之后的几百年,舞台设计非常火爆,人们开始追求对空间的审美,对生活环境也发生了新的认识,所以出现了一系列的轴线、对称等审美概念,绘画的方式也开始发生改变。将一点透视运用到古典城市的建设当中,从这一点上来看是先有了画后有建筑。

  从材料出发,“实验性”的建筑

  有的房子已经建造了近十多年甚至是二十几年,有的从玻璃钢的材料出发。玻璃钢也是现在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像城市雕塑、豪华游艇等都有运用。我们通过不断的进行实验,力求制造一种最轻的房子,现在做到了做的最轻的房子,是普通钢密度的十分之一。在当今飞速发现的社会环境当中,不追求功利,以创造性为主进行建筑,实属不易。

  建筑、绘画最有意思的点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1981年到美国留学,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如印象派、观念艺术。尤为喜欢马赛尔·杜尚,其《大玻璃》作品,完全摆脱传统绘画的方式,扩充了绘画材料的同时,探索了全然不同的绘画方式,达到反绘画和逃离绘画的目的,可以看作是建筑对于绘画的反思,西方的现代艺术也扩充了张永和先生对建筑的认识。

  为建筑而画

  张永和列举了一些建筑设计运用绘画进行研究的案例,像运用水墨、水彩、石版画等不同绘画技法描述建筑形象和设计理念。但是,实际上建筑设计中很多考虑因素是难以用绘画表达的,如工程问题、材料、环境、文化问题等。

  

吴大羽美术馆模型

  为画而建筑

  李大钧先生托人找到张永和先生为艺术家吴大羽设计美术馆,预料之外的是,张永和在没有提任何要求的情况下,欣然接受邀请。张永和先生说:“之所以要作吴大羽美术馆是因为我喜欢吴大羽先生的画。”还是源于对绘画的那份热爱,使其很快在吴大羽的绘画和诗歌当中找到了与自己建筑理念相合的点。

  借用吴大羽的一首诗,表达了建筑与绘画的紧密关系,将势象、光色、韵调运用其中。"《金刚》影子想骗过形体,时间在嘲笑空间。我怕没声又没踪影,出入光阴的黑暗。

  张永和先生不仅涉猎城市建筑,而且,还囊括了生活设计中的方方面面,像设计酥皮蛋糕、家具、服装,舞台设计等等。张永和以自身的实践表达了,“设计不是单纯的审美行为,实际是创造性解决问题”。

  张永和先生讲到:“我不认为一个人有正事,像所有男人关心的政治、军事、股票、球赛等,我一概不感兴趣,唯一爱好的就是跟艺术相关的事。”他喜欢摄影、绘画,甚至还在写电影剧本,可谓是,在“不务正业”的路上越走越远。

  讲座结束,势象空间的创办人李大钧先生和著名的出版人杨葵先生及在艺APP创始人谢晓冬分别对张永和先生的讲座做了简要讨论。在出版人杨葵先生看来:“博学的张老师讲座的感受可以用“舒坦”和“过瘾”来表达,张老师不是给你灌输了多少知识和想法,而是一直在启发你该如何去思考艺术,从更深层面上去理解艺术。”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