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当国学成为流行文化——国学热的冷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网络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福州80位小学生穿汉服席地而坐读国学经典 
    此类新闻已经不新鲜了,早就有人主张什么“儿童读经”,甚至有直接开私塾的。这次是在下渡小学举行的“三山国学馆暨首届蒙学经典教育夏令营”开营仪式。来自下渡小学等校的80位小朋友,成为三山国学馆的第一批学生。首位授课老师是福建师大的林焱教授。
     的确,现在“国学”挺热的,这篇报道的最后还说国学专业就业看好,据说武汉大学的国学班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被“订购”一空了。
    不过,对于“国学热”,我要再做一次“冷思考”。
    首先还是那个国学的定义问题。关于“国学”的定义,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其实这本来就不是问题。钱穆的《国学概论》,开头就说:“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国学”这个词在当时也是很流行,钱穆当时做教师,出于教学需要才写的这本书,他对国学的理解是传统学术,他心里其实并不认可“国学”这个概念。很可笑,现在人们非要把“国学大师”的帽子往他头上带,不只是他。
    很明显,国学不能单独构成一门学科。没有西学,何来国学?我们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有些不知所措。近代以来,我们的民族心理有时自大、自负,有时自卑,其实说到底都是缺乏文化自信。
    现在经常听到某某大学复建“国学院”之类的,我不认同,大学、学者都不应该赶这个时髦。国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适合编入学科体系。现在“国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古代文艺、学术思想(我不认同哲学这个概念,不过这部分主要还是在哲学系)、考古、历史,还有像是中医、书画之类的,而这些都可以纳入现有的学科体系,根本没有必要另立“门户”。复旦年初时刚成立了文史研究院,可以说开了学界的新风气,但是短期内不会有太大作为。
    还有,国学的内容如此庞杂,我不知道那个“国学专业”到底学什么,恐怕学什么都不可能深入。这样的“国学”其实徒有虚名,只是因为贴上了热门的标签,居然就“就业不愁”了,可见是“虚假繁荣”。他们学的东西其实都可以归入中文、历史、哲学这些专业,而他们在某一领域不可能比专业学生学的精。可我们都知道,这些专业的就业状况如何,尤其是哲学、历史,就业率更是倒数。
    现在的“国学热”,是由多股力量推动的。当然有学者的推广,媒体的添油加醋,但我认为主力军乃是大众。原因我不想再重复一遍了。可以参见我的《传统文化热的冷思考》、 《论语》、孔子真的“热”吗?其中的分析。
    国学真的“热”吗?大家睁大眼睛看看。热的都是些什么?汉服、读经、汉语……其实都是很表面的东西,一涉及到很深入的命题,就没有几个人感兴趣了。热的都是符号、标签。就像李零说的,以前骂孔子、尊孔子,现在流行卖孔子、祖宗。就拿“国学论坛”来说,整体人气低落不说,他最热的版区也基本是像楹联之类的版区,像是新儒学之类的“国学”的“要害”人气少的可怜。
    回到主题。说说儿童读经的问题。现在都有了专门的网站。我不赞同这种做法。现在流行读蒙书,其实是读经典之前的启蒙。我觉得这有“奴化教育”之嫌,如果对儒家的那一套不加区分,就灌给孩子们,我真的很担心,到底是中华文化复兴,还是传统沉渣泛起。要重建中国的文化主体性,实现“文化自觉”,不是往后看就足够的。民族文化的活力在创新,不是守旧。
    不错,国学已经成为“流行文化”,但我提醒一下,流行文化往往是流动文化,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