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画为形、书为骨、诗为魂 天府画派之孙竹篱书画作品展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伟静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阎瑞海致辞艺术家刘朴孙竹篱学生李正武   2015年11月22日

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阎瑞海致辞

艺术家刘朴

孙竹篱学生李正武 

  2015年11月22日,“天府画派系列展览——孙竹篱书画作品展”在成都武侯祠美术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历经近十个月的筹备,通过多方渠道集中呈现了天府画派重要代表人物孙竹篱的精品书画作品60余幅。

孙竹篱

  孙竹篱(1909~1986),名守仁,河北滦县人,抗战时期随东北大学移居四川三台县,至1958年定居射洪,尤擅以荷花、梅花为主的意笔花鸟画,是巴蜀地区重要的大写意艺术家代表。

孙竹篱 《冬瓜》 84x51cm 纸本设色

孙竹篱 《梅花万年青》 70x46cm 纸本设色

孙竹篱 《剑门关》 92x33cm 纸本设色

孙竹篱 《荷塘白鹭》 138x56cm 纸本设色

  孙竹篱曾在自叙中写到:三台乃川北丘陵地带,风景澹冶宜人。余在此八年得览群书,于绘画则抛弃人物、山水,而专攻墨荷、墨竹。他的画作因结合日常的亲历观察和真纯的自然形态,是直抒胸臆、意境幽远的典范,显示了其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画界曾赞其画作“诗书画系巴蜀三绝,精气神弥乾坤九霄”。在孙竹篱看来,诗书画三者,既有融合,又有各自独立的特点。至于运笔,也必诗书画合,因意而发,这点在其画梅时更能得以说明。他认为,古往今来画梅者甚多,各有所思,各有其意,各有其法,用笔亦异,但皆画梅神髓。

孙竹篱在“藻鉴堂”创作的书画作品

  据了解,展览展出的60余幅作品主要来源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及成都画院的珍贵馆藏,同时包括孙竹篱外孙、学生及几位私人藏家的珍藏,展览还特别成立了专家委员会,60余幅参展作品正是由专家委员会从100多幅征集作品中评选而出的。作品共被划分成蔬果、花鸟、人物佛像等专题展出,其中一个特别区域所展出的四幅作品是孙竹篱晚年时受中国画研究会邀请到北京创作的“藻鉴堂”作品,藻鉴堂为北京颐和园中小园林,当时曾一度作为中国画研究会的研究和雅集的基地。孙竹篱在此为中国画研究会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几幅被其带回成都,此次展览展出的四幅作品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孙竹篱 《红梅图》 67x137cm 纸本设色

孙竹篱 《布袋和尚》 100x55cm 纸本设色

孙竹篱 《秋林白鹇》 54x105cm 纸本设色

孙竹篱 《月夜猫头鹰》 65.5x131.5cm 纸本设色

孙竹篱 《鱼鹰图》 100x55cm 纸本设色

  孙竹篱学生李正武表示,孙竹篱的一生全部都献给了中国画事业,一生推崇文人画,在作品中制造无限想象空间,他将诗书画融汇一起,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他始终认为诗第一、书第二、画第三,始终坚持画是造型,书是筋骨,诗是灵魂。从他的画中可以读到他的风骨,他的作品不同于四川本地人的阴柔之风,他的骨子里仍有北派的豪气。

  刘朴认为,孙竹篱是中国当代书画的重要人物,在学艺和人品上都是其榜样。他表示刚刚从孙老的故乡射洪归来,他常年带领学生前往孙老的定居之地学习,观摩孙老先生的绘画,也是学习他的人品精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阎瑞海:孙竹篱一生喜好书画,尤爱诗词,他的水墨画气韵悠荡,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有活的生机和精神,由此构成了生机勃勃的世界。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艺术之花绽放在四川人民的生活和生命之中,进一步推广天府画派和优秀的艺术家,促进优秀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据悉,展览此前已于德阳、射洪两地巡展,此次在蓉展出将持续至11月28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