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访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问:全国总工会在2008年初部署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工作,请问出于什么样的指导思想? 
  答: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并要求:“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职工书屋” 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利民工程。全总书记处决定动员全国各级工会、基层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作和居住相对集中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工业园区、乡(镇)村和重点建设项目工地建设一批“职工书屋”,为职工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提高素质、丰富文化生活提供方便条件。这是全国工会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一项具体行动,是工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工会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用的重要体现。
  问:据了解,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在各级工会引起了广泛关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答:首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对这项工作高度关注,指示我们一定要办好“职工书屋”。全总书记处专门就“职工书屋”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对“职工书屋”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和措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继1月初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电视电话会议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申报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印发各地。此后,各地工会纷纷响应。
  问:如何才能把这件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不知全国总工会在这方面有哪些基本思路?
  答:“职工书屋”建设的总体思路,就是要针对目前基层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无书可读、无处读书”的现状,以“职工书屋”为基本平台,为广大职工创造和提供更加方便的学习条件,通过引导职工“爱读书,读好书”,进一步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保障职工的基本文化权益,活跃和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基本思路是,一方面要在目前尚无职工读书场所的地方和基层单位,利用工会现有的基础设施,通过配置基本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电脑和制作书架、借阅卡等必备用品,新建一批“职工书屋”。另一方面要把现有基层企事业单位(社区)工会图书室(阅览室),通过投入适当资金,改善基础条件,更新图书和增加藏书数量,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从而全面改善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读书难的问题,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问:请问这项集全会之力开展的“职工书屋”建设工作在今后几年内将有哪些具体打算和工作目标?
  答:“职工书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从2008年开始,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目前尚缺乏读书条件的基层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开办5万个“职工书屋”,进一步发挥好现有职工工会图书馆(室)的作用,逐步形成阅读条件比较完备、体制机制相对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广泛覆盖职工群众的工会读书设施网络。为此,全总及各地工会要投入适量资金,集中各方面力量,用3年时间在各地扶持援建3000个“职工书屋”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职工书屋”建设的全面展开。
  问: “职工书屋”示范点与各地工会自建的“职工书屋”,在建设标准上有哪些区别?
  答:正如上面所说,“职工书屋”建设是以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乡(镇)村、重点项目工地作为重点,因此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注重满足职工群众的实际需要,注重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涉及全总出资援建的示范点需要按照建设标准:藏书量应达到3000册以上,报刊20种以上,电子音像制品80种(张)以上,可上网电脑一台以上,由同级工会调配1―2名工作人员从事职工书屋的管理。另一方面,由各地自行建设的“职工书屋”,要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由点到面、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调动企业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据本地实际自行规范工会职工书屋建设标准,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问:请问全总将采取什么方式解决“职工书屋”建设资金问题?
  答:你提得很好,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职工书屋”建设的资金,将采取“多腿走路”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职工书屋”建设资金。全总将从2008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投入2000万元,3年共投入6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工会建设“职工书屋”示范点建设。各地工会也要按1∶1的比例筹集配套资金。与此同时,各级工会还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企业赞助和社会捐助,用于“职工书屋”建设工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