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黄边站项目实验室:为何关闭黄边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何妍婷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开幕现场“为何关闭黄边站?&rdquo

 

“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开幕现场

“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开幕现场

“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研讨会现场

  黄边站(第九期)

  展览题目:为何关闭黄边站?

  展览地点: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与时代美术馆志愿者之家

  开幕时间:2013年12月22日14:00

  讨论会时间:2013年12月22日15:30-18:00

  讨论会地点:时代美术馆一楼大厅

  展期:2013年12月22日-2014年1月5日

  策展人:李耀

  在当前机构批判与艺术实践的语境中,“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致力于对黄边站这一非常规艺术机构的工作方式与维度进行梳理和试探,并对其自我赋予的乌托邦气质的属性与内涵进行重新思考和延展。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包括邓显雄、杜忠健、方亦秀、蔡所、高元、何翊翔、胡向前、黄成、黄道明、黄河、黄山、黄周妥、康甲、刘声、卢珊、莫希亮、魏然、文俊杰、熊秋悦、杨义飞、耶苏、银坎保、郑敏、Please钟、周玉谐。

  本项目立足于对以下三个问题的回应而展开:

  一、机构如何开展自我批判与建构?

  二、个体机制的生成、反思及批判如何进行?

  三、如何避免乌托邦的有限性与贫乏性?

  对于第一个问题,机构如何开展自我批判与建构,策展人的设想是机构只能通过对自身边界的挑战与突破,主动释放出作为一个实践主体的包容性与能量,才能实现自我批判与建构的超越和革新。

  第二个问题,可以视为对第一个问题的逻辑顺延与回溯。当我们置身于机构之中,思考机构问题的同时,对于自身用以认知、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与工具的生成、反思与检视就成了我们能否进行机构(包括个体内部的机制)批判的前提和条件。

  第三个问题,从对历史上的乌托邦案例与当前黄边站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来看,李耀认为除了需要肯定乌托邦作为人类理想状态或彼岸世界之载体与园地,特别需要对其有限性与贫乏性保持足够的警惕。就历史的维度而言,许多政治哲学家提出的各种版本的乌托邦蓝图,最终却都令人诧异地导向了极权主义的窠臼。乌托邦的先天性缺陷问题的症结往往不是理论家们缺乏应有的理想主义情怀,而是由于他们普遍为过度的强制性与封闭性所累,使得其所建构的乌托邦欠缺对现实复杂性应有的考量与开放的结构想象力。封闭的系统最后只能造成其自身生命力的匮乏与贫弱,俗话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从反面说明了这个道理。

  所以,其试图发起的“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不是着意于对黄边站的恶意描述,而是致力于如何在当下的机遇与困局中,以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寻找可能的突围与良性发展之道。

  为此,我向黄边站的全体参与者、关注黄边站的朋友、艺术圈中对这三个问题及本项目命题感兴趣的人、对本项目感兴趣并有意参与的社区居民和公众发出邀请,任何想法与方式都可能成为本项目的组成部分与推进动力。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评论家、机构实践者、媒体人、作家、学者、学生和公民,请选择你们自我赋予的身份与方式参与进来。

  由于这是一个非常规的实验性项目,作为发起人,李耀无法预设项目的具体状貌,每一个参与者都可能成为破局者和赋予项目特质的创造者。若能以项目带出思考、批评、行动和创作,便已超出其所敢于期待的结果了。






 
关键词: 项目实验室 黄边站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