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汉服”当由“汉人”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说到“汉语”,现代的中国话就叫“汉语”,其发音、词义等,已与汉代迥异,然而它依然是“汉语”。“国学复兴”固有其现实意义,然而如果把“复兴”等同于“复古”,拒绝“发展”与“变化”,就只能让“国学”走入死角。
 4月1日,十多名年轻人在西湖边的岳飞墓、于谦墓前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祭拜仪式:他们头戴“无旒冕”、身穿“汉代风格的黑色祭服”,脚踏“皂舄”……这次祭拜的组织者对记者说,现在很多人不熟悉民族文化,“穿汉服祭拜岳飞和于谦有一种象征意义。我们试图通过这样的行为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增加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是的,“现在很多人”确实“不熟悉民族文化”。而这位组织者下这个断语的时候,显然并没有把自己包括在“现在很多人”之内,他是自认为“熟悉民族文化”的,而且有一身“汉服”为证。那么就姑且承认这位先生确实“熟悉民族文化”,但我以为,“熟悉民族文化”与“正确运用民族文化”分属两个层面,“熟悉”而不会用,甚至乱用,还不如不“熟悉”的好,否则就只有流为滑稽———现代人穿汉朝人的服装,此滑稽之一也;现代人穿汉朝人的服装祭拜汉朝之后的宋朝人、明朝人,不免有点“关公战秦琼”,此滑稽之二也。
  我对“中国服装史”可说毫无研究,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常识,这个“常识”就是:服装是不断变化、演化的,周人穿周朝人的服装,汉人穿汉朝人的服装,岳飞穿的是南宋人的服装,于谦穿的是明代人的服装———汉人为何不穿周朝人的服装,岳飞、于谦为何不穿汉代人的服装呢?我想如此有悖常识的问题一定为古人所笑。
  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在热衷于“国学复兴”者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式微甚至堕落发生在近现代,而不是发生在明代与宋代,也就是说,宋人以及明人还是崇尚、保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说,“汉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为何宋、明人不穿“汉服”呢?宋明人不穿“汉服”,也没见“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堕落。不可否认,“服装”是“国学”一部分,因此“汉服”也就是“国学”的一部分,但“宋服”、“明服”就不是“国学”的一部分了吗?若说“汉服”更“古”,所以最“国”,那更“古”的还有周,还有商,还有夏,还有……一直上溯,光身子当然与“国服”无关,那么穿树叶呢?
  国学的承载,不在衣服上,甚至不在书上。衣服上的国学,是徒有其表的国学。国学大师可以西装革履、吃西餐、说洋话,其之所以是大师,在其学问、在其对国学的理解,而不是一穿“汉服”就羽化而成“大师”。若硬说“汉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或“载体”,则尚有“汉食”、“汉居”、“汉语”,不同是“象征”、同是“载体”吗?那么“国学复兴”,是不是还需要食“汉食”、住“汉居”、说“汉语”呢?说到“汉语”,现代的中国话就叫“汉语”,其发音、词义等,已与汉代迥异,然而它依然是“汉语”。“国学复兴”固有其现实意义,然而如果把“复兴”等同于“复古”,拒绝“发展”与“变化”,就只能让“国学”走入死角。
  想起一则笑话:明代某公收藏几张“宋笺”,别人劝他向当代画家索要墨宝,此公答:“尔欲坏吾纸耶?宋笺固当请宋人画!”其话似愚,其实揭示了一个真实:用宋朝的纸画出来的画,仍然是现代人的画,顶多只是个假古董而已,可惜玷污了那几张好纸!同样的,“汉服”,亦当由“汉人”穿,而现代人穿“汉服”只适合“演戏”———演戏,于“国学复兴”无补,但这样的演戏,近年来确实带给国人不少笑声,这一点是无法否定的。





 
关键词: 汉人 汉服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