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极端高温日 公共文化场所探访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来连续高温,沪上免费对外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情况如何?昨天,记者来到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等处一探究竟。
    
    上博免费出借遮阳伞
    
    当记者14时30分来到上海博物馆时,该馆南门门口依旧排着上百米的长队。烈日下,等候参观的人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在树荫下静静地等候,队伍中不时有人接过博物馆免费借用的遮阳伞撑起,秩序井然。在安检处,记者看到这样一个奇特的景象:不时有人“咕嘟咕嘟”地喝一口自己带的饮料。询问旁边的工作人员才知道,出于对馆内环境和展品安全的考虑,饮料原本是不允许被带入博物馆的,但由于近日天气炎热,博物馆的这一禁令在执行上尽量人性化,只要参观者在安检时当场喝一口自己所携带的饮料,确保其安全后便允许带入。
    
    走进馆内,里边的秩序看上去和平时一样井井有条,参观者累了便安静地坐在外面的长椅上休息,由于因为参观人数增多,馆内的保洁人员倒是忙碌了许多。
    
    据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李峰介绍,自从实行免费参观起,博物馆每天接待的游客人数由原先的2000人左右增至5000多人,而暑假期间随着来沪旅游人数的增多,这一数字仍在增加。不过,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参观者的素质总体来说比较高,绝大多数的人是出于参观文物的目的来博物馆的,只有极少的人是为了“孵空调”来的。而对之前有市民带着盒饭到博物馆来“避暑”的说法,李峰表示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只是天气炎热,参观者在馆内停留的平均时间要长些,有人会带些干粮,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图免费提供饮用水
    
    集图书借阅和展览等功能于一体、平均每天人流量在8000至10000人次的上海图书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记者一跨进上图的大门,便看见左侧电梯旁显眼地设有“饮水处”的标识,在那边,桶装矿泉水免费提供给读者饮用。只见读者们三三两两地拿着自备的容器前来装水饮用;对没有带水杯的读者,图书馆还细心地为他们准备了纸杯。
    
    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饮水处”平时一天消耗桶装水约20桶,而因为天气日渐炎热,图书馆加大了水的提供量,这几天要达到30桶,但不管消耗量有多大,只要桶里没有了水,工作人员便马上换上一桶新的,确保读者能够及时饮用。
    
    再往里走,是目录大厅,记者看到很多读者借好图书后并不急着回去,而是在里面的沙发上看书,上海交大设计系的大二学生葛小姐便是其中一位。她告诉记者,在图书馆看书比较有气氛,而且凉快,所以有时间就跟同学结伴一起来。针对这样的情况,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显得非常开心:“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机构,我们巴不得越来越多的人能静下心来到图书馆读书,即便有人并不是来看书借书的而只是来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也是好的。就算有人来纳凉避暑、吹空调,我们也会采取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的。”
    
    据悉,针对参观者增多以及夏天酷暑,上图除了做好分流工作外,还努力提供给读者人性化的服务。这之中,包括免费提供桶装水,提高读者餐厅服务质量,在阅览区设置紧急处理箱为体弱和年老读者提供日常药品等。此外,日前该馆还专门请专业医生为馆内工作人员传授急救知识,以应对读者中暑等紧急情况。
    
    从今年4月26日起正式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虽然人流量没有上博、上图那么多,平均每天接待量只在200到300人之间,但该馆在服务上丝毫不含糊。该馆服务台不仅为读者备好了防暑降温药品,还有专门为老年观众和行动不便者提供的轮椅车。
    
    本报记者  李婷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