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地名与时俱进满足了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我们喊了很多年,要干实事,但是,落到具体上,总有那么些官员喜欢虚的,不仅喜欢,而且堂而皇之地提出来,公之于众。如果有条件,还要把这虚的变成真的现实。 
  近日,河北有担任政协委员的某官员,提议要改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名字,他提出了三个替代方案,一是西柏坡市,一是冀都市,一是北宁市。按他的意思,这些新名字,都比原来的响亮而且押韵。不用说,这三个替代品,一是具有革命意义,二和三都吉利而且响亮,或者说,没有原来名字那么“土气”,而且格局小———都几百万人的大省会了,还叫“庄”。(据《燕赵都市报》报道)
  嫌自己所在城市的名字土气,大概是一些地方官员的共同心病。按照更响亮的逻辑,中国还有几个大城市也应该改名,而且迫切性更强,比如哈尔滨,满语是“晒网场”的意思;乌鲁木齐,古准噶尔语是优美的“牧场”的意思,都土气,而且小气,比“庄”也好不到哪儿去。深圳就更惨,就是“深水沟”的意思,不仅土气,而且不吉利,一个不留神,连人带马都掉进去。
  中国的地名,从古至今,是有改的,以至于我们今天讲一个城市的沿革,总要介绍它曾经叫什么,后来又叫什么,一个名字从古叫到今的地方不多。但一个名字多有相当一段的稳定期,一般不会几十年就变一变。像北京这样,二十多年内,从北京变成北平,再变回来的例子,并不多见,而北京的变,是因为地位过于重要,近代改朝换代,从北洋的民国变成国民党的民国,再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变得有理。
  在近代史上,地名变动最频繁的时刻,是国人比较能折腾的时候。像北京的东交民巷,义和团的时候,被改成“切羊鸡鸣巷”,专门跟洋鬼子过不去,不仅切羊,而且公鸡还叫———中国民俗,鬼怕鸡叫。后来“文革”了,又改成反帝路。说到“文革”,这是个改地名的高峰,我记得我所在那个边疆小镇,也改成了东方红,那个时候,地名叫东方红、东升、卫东之类的地方,大概全国得有上万,再加上成百万叫这些名字的人,光听名字,就知道中国从山河到人都一片红了。
  一个人的名字,只要他高兴,不怕麻烦,改来改去没有太大的关系,顶多给认识你的人制造了一点小麻烦,而且人家大不了按你的过去的名字称呼你就是。可是地名总是改,会让很多人感到不便,地方越大,人口越多,涉及的人越多,麻烦就越大。如果像石家庄这样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真的改了名字,那么全市上下光是改政府机构、国营单位、学校、医院的牌子、公章,商家牌匾,地名标志,恐怕就得花上很大一笔钱。而全市的老百姓,得花上不知多少年,才能适应新的地名。而外面的人尤其是那些原籍石家庄的海外华侨,恐怕会糊涂上很多时候,总是也弄不明白石家庄到哪里去了(去年我找万县的时候,就曾经很迷惑过好一阵)。由此造成的混乱,其经济损失,不知道又会有多少,至于精神损失,大概只好忽略不计了。
  所有的混乱,都是为了什么呢?无非是为了满足一点虚荣。我们喊了很多年,要干实事,但是,落到具体上,总有那么些官员喜欢虚的,不仅喜欢,而且堂而皇之地提出来,公之于众,如果有条件,还要把这虚的变成真的现实,让人哭笑不得的现实———何必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