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梁鼎芬:至死忠君的大清遗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梁鼎芬(史料图片)

采写:羊城晚报记者 夏杨

解读:中山大学历史系 李吉奎

辛亥革命前后,梁鼎芬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当时无职无权的他,却企图利用自身影响,主动站在历史前台,对清朝官员施加影响。他曾经的同僚、上级,在大动荡中有的倒向革命党,有的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唯独这个性格倔强的人,还在奋力挣扎。在广东“自保安民”运动中,他引导广州力避战乱,却因形势复杂未见效果,不过其忠于清廷的遗老心态可见一斑。

近日,我们请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吉奎来解读梁鼎芬,力图再现一个清末民初乱局中的复杂人物。

无心插柳培养革命精英

羊城晚报:在广东“自保安民”运动中,梁鼎芬的表现是力避革命,维护当局统治。但您在文章中曾说,梁鼎芬对革命是有功的,如何理解?

李吉奎:客观地讲,他是有功的。梁鼎芬曾在湖广、两江助张之洞兴学、练兵,又曾任武昌知府,湖北臬司,兼署湖北布政使,前后达十七年之久,一生事业,尽瘁于斯。他帮张之洞督办洋务,不遗余力,成效卓著,实为导致武昌首义、颠覆清廷之“功臣”。梁鼎芬被称作张之洞心腹,张幕僚中沟通士林的“总管”。尤其是在两湖办学,培养了大批革命精英,黄兴、宋教仁都是他的学生。当然,培养革命党绝非其本意,但后果如此,故他对武昌爆发首义,当“不无微劳”可记。

羊城晚报:在老广州,有一条榨粉街,梁鼎芬曾有个私人图书馆,至今还有不少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前去探寻旧迹。当时是怎样的情形?

李吉奎:梁鼎芬返穗后,在家宅广州大东门内榨粉街93号太史第,设梁祠图书馆,所藏者十之八九为旧学书,十之一二为新学书。1919年梁鼎芬去世后,其子将所存藏书二万余册,捐给了广东图书馆(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其数量相当于当时省馆藏书总量的两倍。这个事迹,未必人尽皆知,却是一件大功德。

发起自保安民无力回天

羊城晚报:武昌起义后政局动荡,南方各省纷纷独立,清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大变局中,梁鼎芬的心态如何?

李吉奎:武昌起义后,广东乱局不可收拾。当时广州巨绅邓华熙、梁鼎芬、江孔殷等人,以九大善堂、七十二行商、总商会等团体的政治诉求为基础,主张地方不可糜烂、“自保安民”。那时的梁鼎芬确实曾考虑过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并征求过黄节(著名诗人,曾参与创办南社)的意见。黄节回函劝梁顺从民心,去清反正。1917年重阳,梁与黄节同至北京万生园赏菊,事后黄节有诗呈梁鼎芬,梁答诗有“话别南园泪已深,无诗负汝百回心”句,似有回答当年未听从劝告、辜负一番好意的歉疚之情。

羊城晚报:面对危局,闲人梁鼎芬站到历史前台,提出“自保安民”,又写字令人举牌,在街上示众,帮当局维持广州秩序,效果如何?

李吉奎:在绅商们的一次集会上,梁鼎芬发言提出“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的观点,主张“利用官府改良独立,以求完全,不可糜烂”。会议通过了《决议保全广东大局议案》。但该议案并非是要建立新政权,也未能消弭乱象,社会动荡,谣言四起,市民纷纷外逃。

面对这种局面,梁鼎芬一连写了四个告示,贴在木板上,向市民宣传,希望安定民心。每个告示后都署着“梁鼎芬说”字样。梁用心良苦,然而人心惊慌,“迁逃日甚”,第二天“街上行人甚稀,满目荒凉”。这种形势下,曾声言“老少不搬一人”的梁鼎芬,也决定离开广州了。

致信劝袁世凯笃守臣节

羊城晚报:武昌起义后,清王朝又启用袁世凯,随后还任其为内阁总理大臣。早年梁鼎芬曾弹劾过袁世凯,在袁权倾朝野之时,梁竟又劝袁“忠于臣节”。

李吉奎:由于各省独立,清廷不得不表示要改革政治。清廷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署粤督,由梁鼎芬帮办军务。梁鼎芬不敢接受。后来他去了北京,劝袁世凯忠于清室,但见“事不可为,恸哭出都”。行前,梁鼎芬给袁世凯写了封信,仍“劝其笃守臣节”,勿萌异志。

梁袁二人早就不和。梁鼎芬此前曾上书参劾直隶总督袁世凯“握绝大之权力,为大清二百余年满汉疆臣所未有”,“狼抗朝列,虎步京师,实使人深忧”。在袁世凯大权在握、清室危在旦夕之际,梁鼎芬还劝袁笃守臣节,这恐怕是与虎谋皮。

羊城晚报:当时袁世凯是如何答复他的?

李吉奎:袁复书“措词亦耿耿自矢”,对梁鼎芬婉辞答谢,显示出袁世凯的高明之处:不记旧嫌,给足面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为了保住辫子倒地号哭

羊城晚报:后来梁鼎芬还做了废帝溥仪的“帝师”,对清王朝可谓感情专一。这反映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吉奎:之后梁鼎芬离京南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梁听此消息,即日穿孝,自誓终身如此。他在致友人函中称:“国亡,不能奔赴宫门叩首,痛极痛极!”之后一段时间他在上海卖字谋生。当时虽入民国时代,他仍辫发短垂,终日戴长尾红风帽,不露头角。为处理端方的后事,1912年梁鼎芬赴武昌,但未过江前往都督府会晤副总统兼湖北都督黎元洪。不过黎并未忘记他。据记载,黎想剪掉梁的辫子,便发帖邀请梁来都督府赴宴,但梁拒绝过江。黎元洪下属去旅社找梁,欲摘其帽。梁两手护辫,倒地号哭。辫子被剪,大受羞辱,他当夜即奔上火轮,乘船东去。直到去世,未曾再踏上武汉一步。

梁鼎芬对清王朝可谓感情专一,后来他在崇陵种树,为废帝溥仪师,又参加张勋复辟。从他的立场上来说,都是理所当然的作为。他死后被溥仪谥为“文忠”,为遗老们所歆羡。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