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马原对话余华:我们在文学上是干净的(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反光镜
《牛鬼蛇神》
《牛鬼蛇神》的面世,意味着时隔20多年,马原再次以作家的身份回归。今年3月,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马原曾介绍说:
我这个小说基本上没有对手戏,很多内容都是在描述,就像我刚刚说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动物的关系,人和传奇的关系。而不是惯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鸡鸣狗盗、争权夺利、爱恨情仇。
(摘自2012年3月22日C14对话版)
关键词
读者在哪里
余华:最知道自己有读者存在,是在大学里。
马原:对。去大学演讲,发现学生们对你作品的熟悉程度绝对出乎你的意料,他们会跟你讨论一些细节。
余华:比一些评论家都好。
马原:记得我第一次去复旦,门窗都弄坏了,挤得要命。你说,一个写小说的人能够受到那种拥戴,他们一定是从心里喜欢你。你会感到,你的劳动那么充分地被尊重。这个感受,我们这拨人可能感受最深。
事后评韩寒
余华:说实在话,我们年轻时发现王蒙那些作家不和我们玩,是有道理的。现在我们这一代人也不会和年轻那代人玩。说真的,一代一代的,没有办法。
马原:代就是代,代沟就是代沟。
余华:我们想跟他们玩,他们可能还不愿意跟我们玩。当年王蒙他们想跟我们玩,我们也不一定去跟他们玩。
翘班经验谈
余华:以前马原在群艺馆工作,我在文化馆。
马原:我们是省级,你们是县级。
余华:当时不想上班,跟马原交流过经验。我先是每天迟到,然后是下午去,最后是经常一天不去,一年后我基本上是每个月领工资时去了,逐步让他们习惯。后来马原告诉我,他整天去跟群艺馆的人吵架,有次馆长很生气:“马原你再也不要来上班!”这个方法更好,我花了一年时间,他只要一个月。
作家下的蛋
马原:不希望孩子走文学道路,但这个没办法,基因决定的。
余华:我孩子要去美国上大学了,选的是社会学和心理学,也许到那边后又会变了。他10岁、11岁时曾是《哈利·波特》迷,想看小说,我给他推荐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看完之后,他说:“哇,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哈利·波特》更好看的小说。”
马原:我儿子还在上初中时,我讲《好兵帅克》的课,他就拿过来看。5分钟后,他自己就在房间里哈哈大笑,震耳欲聋的。
(刘玮 陈一玮)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