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王国维“境界”的西学来源(1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境界”作为通达精神自由的途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以上述三句词语来喻说创造性活动的三个不同境界。其实,它们最初是被用来评说文学的,《文学小言》在举出上面三句词语之后,王国维说,“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
撰写《人间词话》的1907年,正是王国维开始不辞艰难第四次返读康德的一年,在这期间,他自然会注意到康德对优美与崇高的论述不足以用来批评中国传统诗词的创作实践。因此,在同一时期写就的《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他尝试以“古雅”这个新的美学范畴来弥补康德“优美”和“壮美”二分法所留下的空隙。“古雅”的创作并不凭借“天才”与生俱来的原创能力,而是靠作家后天的学习和修养。所谓“苟其人格诚高,学问诚博,则虽无艺术上之天才者,其制作亦不失为古雅”。在他看来,“优美”和“壮美”必须“与古雅合,然后才显其固有之价值”。
要了解王国维的上述主张,我们还得先从康德的艺术论说起。康德以为,优美艺术之所以必须看起来是自然的,因为前者与某种使对象成为其所应当成为的东西的规范完全契合,同时艺术家又无须费力按照某种既有的典范来创作,也就是说,艺术家的心意能力(Gemütskrafte)既不受主观因素(感性)也不受外在规范的束缚,因而是自由的。艺术家的自由基于他只是听从于居于自身当中的自然的召唤,而不受制于外在的人为力量。用康德的话来说,“正因为艺术家的才能作为与生俱来的创造能力,其本身是属于自然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天才是天赋的心意状态,通过它自然为艺术制定规范”(上引书,第307页)。在这里,康德所说的“自然”与王国维的“无我之境”以及“自然”之境显然有所不同。康德的“自然”如同卢梭一样,更多地是指道德理想中的自然状态,这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在外在世界意义上的“自然”并不在同一个层面。由此看来,康德所谓优美艺术必然看起来是自然的,其深层意义在于,自然通过艺术家这个通道达成了自身应当成为的那样,用康德的术语来说,优美艺术与自然的合目的性是完全一致的。这样一来,优美艺术作为天才的艺术并非如王国维认为的那样,是纯粹表现外在自然的艺术,相反,它是外在自然的表象,换言之,优美艺术所表现的是自然的应然存在(Sollensein),而非自然本身。在这一点上,王国维的“古雅”与优美艺术的效果是契合的,它只是与康德所说的“自然美”相区别,而与康德所说的“优美艺术”并不能分而立之。
康德说,优美艺术是天才的艺术,自然通过它为艺术制定规范,天才不受制于任何先在概念和规范,无须任何学习,其作品为他人提供了模仿的典范;而王国维却说,“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显然,在他看来,艺术家除了自身的天分之外,还应当学习既有的艺术规范,换言之,艺术家首先要有崇高的人格,而且还须有渊博的学问,“夫学须才也,才须学”(《中国名画集序》),在这之后,他才能从事创造事业。“独上高楼”是艺术家的天才所至;“望尽天涯路”则意味着创作者要极尽可能地去学习既有的规范和知识,以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康德看来,天才无须学习,因为他不遵从任何特定的规则,独创性是其首要的特征;其创作不由模仿中来,但必然成为后世的尺度或评判的标准;他既不能把握自身的创造,也不能将其创造活动描述出来,并传达给他人,这些东西只是作为自然的规范。天才的理念在自然赋予模仿者以同样比例的心意能力之时,才能够激发模仿者的理念。因此,他说,“优美艺术的典范是留给后世唯一的导引,……它只能在陈旧的、僵死的,而现在则只能作为在学术保存下来的语言中成为经典”(上引书,第310页)。而王国维的“古雅”说则正是基于后世对经典的学习和模仿之上,“博学”对一般作家所具有的必要性正在此处。
天才与一般作家不同,康德以为,前者拥有一种“精神”,即一种超乎于我们日常经验之上、甚至连他自身也无法把握的 “审美理念”,这决定了天才的“观物”方式是以自由想象力为特征的“直观”,作为天才“观物”的基本方式,“直观”到了叔本华那里成为个体超越特定时间和空间,以及因果关系之上的一种艺术家式的沉思方式(Betrachtungart),后者能够直接通达世界的本质。“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正是上述艺术家顿悟方式的生动表述。
如果把王国维的三个境界连起来看,我们就会知道,在他看来,天才艺术家的顿悟并非如叔本华所描述的那样来得直接,相反,它需要经过艺术家的长期学习和模仿,需要经过艺术家的长期精神努力和求索才能获得。在这里,王国维描述文学创造过程的三个境界与许格提出的人类认识能力的三个境界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是人类精神能力发展的特定阶段。
康德将天才的产生归于自然,旨在打通自然与自由之间的通道,而王国维的三个境界展开的动力则只限于主体的精神自身,人的自由在王国维那里并不来自于自然,而是来自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历史当中,它需要穿越具体的传统和历史来实现自身,我想,这或许就是王国维先哲学、后文学,最终投入历史研究的原因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