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没有记忆的城市是可悲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古街巷被拆除了,古建筑被推平了……一些城市的快速发展在消灭着一个又一个历史符号。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崔大庸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多文物在建设施工中被破坏,令人痛心,当前亟待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使悠久文明史的见证物得到有效保护。 
    崔大庸说,现在文物保护的形势非常严峻,大规模基建对地下文物构成了很大破坏。我们目前对地下文物不是发现一处,保护一处,而是发现一处,发掘一处,考古队多是跟在施工队后面进行被动的抢救性发掘,成了"救火队"。这使得文物保护左支右绌,穷于应付,无法从容进行。 
    崔大庸提出,社会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亟待提高,有些开发商甚至包括地方领导"怕麻烦,怕耽误工期",对施工挖出来的文物不通知当地考古部门,造成地下遗存的极大破坏。他举例说,山东某市的开发区在施工中挖出了五六座宋元时期的壁画墓,考古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去查看时,已被挖坏,非常可惜。 
    崔大庸说,地上文物也存在这个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一些古街巷、古建筑被推平,城市的历史符号越来越少,"很多城市都是一幅面孔,没有历史,没有记忆,没有特色,这是很可悲的"。 
崔大庸说:"对文物来讲,留在地下是最好的保护。如果要进行大规模建设,那么在项目规划审批前,应通知文物部门,对地下文物分布作勘探调查。其它施工中如发现地下文物,也应及时知会考古部门,进行抢救发掘。"
    作者:王海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