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有人动了拳头 网络暴力逼着“百家讲坛”改方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百家讲坛成为“学术明星生产流水线”,电视媒体的强大影响力是主要原因,系列图书的出版更让这档节目“如虎添翼”。

  百家讲坛系列图书出版,有三个标志性事件,其一是易中天出版《品三国(上)》销售超过500万册,为日后“坛主们”涌入书市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其二是于丹签售《于丹〈论语〉心得》一天超过一万二千本,让通俗国学读物热到达一个沸腾的顶点;其三就是最近阎崇年在无锡签售《康熙大帝》遭袭,这是第一瓢货真价实泼向百家讲坛的冷水——之所以说它货真价实,是因为有人动了拳头。

  百家讲坛热该降温了吗?从产业角度讲,不仅不该降温反而应该保持温度甚至继续升温,因为这里面关系到太多利益,恐怕从业人员围绕这个品牌还有很多深入经营的事情没有去做。但通过阎崇年遭袭之后网民们的反应,却不得不逼迫“百家讲坛”要反思自己的节目定位以及发展方向了。一些新闻后面超过半数网民评论认为“阎崇年该打”的事实,不仅仅是一句“网络话语暴力”或者“民族主义情绪失控”所能简单解释得了的。  

  阎崇年遭袭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网上搜集的那些被认为出格的语录纯属捏造,完全不是他说的。这个时候,说没说过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公众接受的是经过媒体放大后的信息,而不再是主讲人的原话本义。再者,“无风不起浪”,没说过这些话,不等于没有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和倾向。事实上,有很多百家讲坛的主讲,都是凭借自己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语言甚至偏激的语录而受到观众欢迎的,但怎知这“欢迎”的背后,会隐藏着如此之多的暴怒情绪在蕴酿积聚?

  不仅是阎崇年,其他几位当红的主讲人,也曾经或是正在经受着来自同行和观众的反对、抗议和讥讽。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些学术明星的怀疑也趋向扩散状态。百家讲坛在种下摇钱树的同时,也随坑埋下了一颗颗地雷。同行之间的批评是可以界于文字之内的,学界内的争议越激烈,也被证明越能“真理越辩越明”,但当秀才遇到兵时,便难免出现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阎崇年们需要被尊重,那些坚持自己历史观的人也需要被尊重,只是,谁在这两者之间充当调和者的角色?

  百家讲坛已经基本丧失了调和者的角色能力,它不能够给普通人一个和学者平等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不能够改变自己赖以安身立命的栏目定位和风格,也许现在它正处在一个尴尬和无措的位置上,只能任由一只无形的手不知道将它推向何方。任何事物兴衰成败都有其自然规律,百家讲坛兴于电视媒体,毁于商业野心—包括出版图书。当百家讲坛还是一档带有娱乐性质的电视节目时,大家众口一词地为之叫好,而当坛主们修修改改将讲稿出版为书后,事情本质发生了悄然的变化,白纸黑字毕竟要比稍纵即逝的电视镜头更具记录意义。

  无形中观众和读者产生了这样的印象:百家讲坛试图在涂改历史。一档电视节目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当大量且销量极高的系列图书出版后,透过历史被娱乐化的表面,已经可以看到隐含于其中的危机,那就是一旦人们对这些读物过于认真,乃至失去理性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或耐心后,观点冲突必然会激烈起来。很多时候,系铃人是扮演不了解铃人的角色的,百家讲坛就是如此。平息分歧目前唯一具有可操作性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冷静和宽容地看待历史问题,“自解”是既不委屈自己也不伤害别人的最好方式。(韩浩月)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