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蚌埠双墩1号墓现场发掘近尾声 古墓留下5大谜团(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考古史上唯一圆形墓葬

    在挖掘现场,还能看到一块写着“双墩汉墓”字样的石碑。上世纪90年代初,阚绪杭第一次见到了这两个大土墩。根据现场发现的白膏泥和封土堆,他初步判断这两个土墩是汉代古墓。

    在这次发掘的初期,考古人员就是按照汉代古墓的形制进行发掘,却怎么也找不到墓室的入口。考古人员找到的墓道短而狭窄,而且离墓底有3米,这并不符合一般汉代古墓的形制。墓葬的封土被一层层推掉,封土堆下露出了一个直径60米的圆形白土层。再往下,一个放射形状的土层显露出来:“在墓坑中间,由深浅不同的土色构成放射线遗迹,从中间向四周辐射,呈扇面形状。”

    2007年5月底,考古队员发掘到了北墩的第二层台,一圈土偶呈现在他们面前。2300多个土偶整齐地砌成一座城墙的模样,俨然就是一座古代的城池。考古人员发掘出的墓道口也到了尽头,但墓底却没有出现。

    就在此时,临近蚌埠的凤阳县传来消息,那里发现了一个小型的圆形古墓。阚绪杭闻讯赶往现场,但墓葬已被破坏殆尽,只剩下直径8米左右的圆形墓底。根据现场抢救性发掘,在这座墓葬中发现墓主和10具殉人的棺木痕迹以及骨架。

    凤阳县的圆形墓葬与双墩1号墓相距不过20公里。阚绪杭推测双墩1号墓也是一个圆形墓葬。解决了这个疑问后,此后的发掘工作顺利进行。2008年6月中旬,双墩1号墓葬发掘到底。深达7.5米至8米的墓坑,直径约有20.2米的墓口全部清晰地呈现出来。依据随葬品和墓底埋葬布局,考古专家判断其时代应该为春秋时代。随后考古工作者开始从墓葬中提取文物,一批尘封2500多年的珍贵器物相继出土。

    事实证明,蚌埠双墩1号墓的墓底埋葬布局以及器物摆放情况与在凤阳发现的圆形墓葬基本一致。“这两个墓是目前考古史上发现的唯一圆形墓葬。只不过双墩1号墓时间更早,规模更大,取得的资料也更加完整。”阚绪杭说。

    墓主人身份国君?大臣?

    双墩1号墓的发掘过程已进入尾声,但墓主人的身份依然是现在最大的谜团。据阚绪杭介绍,文献中没有双墩村这个墓葬的历史记载。此前发现的凤阳古墓被认为与古时的钟离国有关,而双墩1号墓与其在圆形结构、编钟、土偶及殉人方式等方面都极其相似。因此,考古专家断定古墓与钟离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专家认为双墩1号古墓主人可能就是钟离国国君。另有专家判断,墓主也很有可能是钟离国的一位重臣。

    据阚绪杭介绍,上述猜测仍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撑。只能肯定的一点是,墓主人的身份相当高。“他”必须有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权力,没有这些,不可能建造如此规模的墓葬。“他”的手下还得有一批有丰富知识的专门人才,不然怎么会知道哪儿有不同颜色的土。或许“他”还有一支手艺高超的匠人队伍。不然在那个没有施工图纸的年代,怎么按照要求施工。

    在阚绪杭看来,上述种种谜底的揭开,将是一次相当艰难的研究过程。

    尽管如此,这个墓葬的形制、布局以及出土的文物或许可以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大概在2600年前,“他”或许是这里的统治者。从墓中“他”仅剩下一些残存的牙齿检测来估算,“他”离开人世的时候应该在40岁左右。

    “他”显然不愿意放弃生前享用的东西。考古人员在双墩1号墓中发现了大量随葬品,如编钟、鼎、铃、车马器、石磬彩陶器和几何印纹陶器等,还有少量玉器和腐朽的漆器、木器。可惜的是,这些珍贵的陶器和漆器未能保存下来。

    即使是生前服侍“他”的下人,“他”也一并带走了。考古人员发现,在围绕墓主椁室东、西、北侧均分布有三个较窄的殉人木棺腐朽痕,南侧有殉人的木棺痕。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