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特有社会状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江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和谐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特有社会状态,构建和谐社会与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历史地统一的。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倡导和推进世界和谐,这不仅是将人类的千年理想付诸实践,而且是为推进可持续发展创新社会实现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要深刻地理解这一意义,就不能不对历史和现实背景有所了解。 
  一、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实现形式
  1987年,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5个重要文件,可持续发展开始在全球从理论走向实践。
  可持续发展是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它的提出本身就宣告了传统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全球生态系统的持续恶化和社会差距的持续扩大,已使传统发展方式走到尽头。前一个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后一个问题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两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现实。同时,这两大问题又是紧密关联的,是一个整体性问题的两个方面,孤立地去解决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可能使整体性问题得到解决。
  自奥尔多·利奥波德于1949年出版《沙乡年鉴》,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以来,生物圈的整体性开始逐渐被科学地揭示出来。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这份宣言是在凝结了58个国家152位一流科学家和思想家集体智慧的成果——《只有一个地球》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一个地球》共分5篇15章,篇名分别是:地球是一个整体、科学的一致性、发达国家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地球上的秩序。《只有一个地球》高度综合了现代科学对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宇宙的统一性、生命的起源、生物圈脆弱的平衡、人类社会的失衡和生物圈的失衡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指出:“如果人类继续让自己的行动被分割、敌对和贪婪所支配,他们就将毁掉地球环境中的脆弱平衡。而一旦这些平衡被毁坏,人类也就不可能再生存下去了。”同时,还指出:“科学家所说的宇宙规律,哲学家梦寐以求的宇宙统一体,圣贤伟人主张的大同世界,都是可以实现的理想,决不是毫无根据的虚构。”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类只有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实现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和生物圈在整体上进入和谐的状态,才有生物圈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和谐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特有社会状态,这一结论也为《只有一个地球》发表后30多年来生态学研究所提供的大量论据所支持。
  二、和谐社会为什么未能在历史上实现
  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在中国有儒家对“大同”社会的论述,内容涉及公有制、任人唯贤、财富共享、人人皆亲、终生保障、各尽所能、重信修睦等。在古希腊有柏拉图对“理想国”的构思,内容涉及正义、真善美、教育、立法、取消家庭以消除财产争夺根源、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等。此后,几乎历代都有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对和谐社会有过憧憬,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开始萌芽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社会变革步伐加快,对和谐社会的探索和实践更成了社会各界先进人物思考的课题,他们中有重臣、贵族、富商、学者、工人、农民、革命家,其中不少人为此而不惜付出倾家荡产、坐牢、流亡甚至杀头的代价。但是,为什么和谐社会一直未能在任何一个国家成为现实呢?它真的是一个永远难以实现的乌托邦吗?笔者接下来从系统论的视角略作分析。
  人类自进入私有制社会后,一种个人、家庭、家族、社群、利益组织、民族、国家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竞争的正反馈系统就开始形成。这种系统的机制是:甲的逐利最大化行为刺激着乙的仿效,乙又刺激丙……反过来又更强烈地刺激着甲,这种相互加强的正反馈系统,一方面或迟或早会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冲突和战争;另一方面又不断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冲击,导致一些生态系统衰竭甚至崩溃,从而带来所在系统的社会衰落甚至解体、消失。在农业文明时代,这样的例子很多,但农业文明时代由于受宗法等级制、生产力、科技手段、地理阻隔等的限制,这种现象是分散、间断、局部地发生,对全球整体没有大的冲击。在工业文明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市场的建立,国家权力、组织、意志和力量的强化,则使社会内部的冲突和对自然的冲击无不带有全球性的影响。16至19世纪,殖民主义国家在全球到处挑起战火;20世纪上半叶,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两次席卷全球;战后的竞争主要转向以商业形式在全球市场上较量,但全球军费开支仍扶摇直上。与此同时,全球性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加剧。
  在一个全球性的从个人直至国家的众多复杂主体逐利最大化竞争的正反馈系统中,系统运行的机制决定着自私的主体必然挫败有道德的主体,任何利益主体要想不被边缘化,都必须进行这种竞争,任何脱离这个系统和这种机制的社会都必然要被边缘化。因而,要想将和谐社会变成现实,就必须具备在全球解除这种正反馈系统的客观和主观条件。农业文明时代不具备这种条件,二百多年工业文明的发展则积累了这种条件,而且自然的极限和社会的极限已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动力,驱动全球社会体制和机制的大变革,为可持续发展创新社会实现形式。
  三、构建和谐社会与推进世界和谐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类的物质消耗和废物排放都远小于生物圈承载力的时代,社会差距的扩大还是可以承受的。因为穷人还可以通过开发边缘化土地而求得生存,这种开发还不会危及生物圈的安全,这就是社会严重不公现象得以持续几千年的自然基础。但是,当人类的物质消耗和废物排放都已超出生物圈承载力而使生物圈衰退的今天,富国富人挥霍无度仍欲壑难填,穷国穷人竭地而耕、竭林而木仍食不果腹,这种社会的严重不公就是不可承受的,因为这种过程继续下去,就只能使生物圈走向毁灭性的灾难。将每一代人的物质消耗和废物排放严格地控制在生物圈可持续承载的限度之内,体现代际公平和生态公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体现物质消耗、废物排放公平和文明成果共享的代内公平,大大缩小社会差距,实现社会内部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具有的社会实现形式。
  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是过程与状态的统一。可持续发展实现的程度愈高,社会和谐的程度也就愈高;反之,社会和谐的程度愈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能力也愈大。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过程,也是全球的大趋势。我国是占世界1/5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完全有条件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振兴我们伟大的民族,并为实现世界和谐作出贡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平均主义低效率社会是完全不同的。和谐社会是市场与计划、法制与道德、公平与效率、继承与创新、稳定与发展相统一,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收入的差距以充分调动个人为社会多作贡献的积极性为度,不会出现差距过大和两极分化,人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生态完整强健的社会。同样,可持续发展与传统方式发展的社会状态也是完全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状态正是和谐社会的状态。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各国都在努力探索和实践的发展方式,因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不可阻挡地会成为全球的大趋势,尽管现存国际政治经济和利益结构对构建世界和谐所造成的阻力和困难仍然很大,但变革是不可抗拒的。正如《只有一个地球》所指出的,过去人类对全球社会和社会与生物圈的统一性“还缺乏广博的理论”,“只有到了我们现在的时代,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人种学家和考古学家,全都联合在先进的科学之中,才得出唯一的论证。这个论证告诉我们,在人类的任何一个历程中,我们都属于一个单一的体系,这个体系靠单一的能量提供生命的活力。这个体系在各种变化的形式中表现出根本的统一性,人类的生存有赖于整个体系的平衡和健全。”科学的发展已使人类的认识水平空前提高,经济、技术的进步已使全球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人类在处理环境问题和地区冲突问题上已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视国际协调,在抗御自然灾害,实施人道主义救助等方面也比以往更为重视全球协作,人类在这方面开展的全球行动已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就,虽然道路仍将漫长而曲折,但一经起步,发展就是不可阻挡的。
    作者:孙家驹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