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末代衍圣公成长史(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家庭作为中华正统的象征,专门负责祭孔活动,并世代享受安富尊荣的地位,这个家庭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家”的孔府。9月17日,齐鲁晚报与山东省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大众讲坛请到了长篇历史小说《大孔府》的作者杨义堂,请他讲述了孔府和末代主人们的故事,并分享了作者的创作体会和艺术追求。
我怎么走进了《大孔府》
我是一名“60后”,“文革”后期开始上小学,当时看过一本作为大批判资料的书《万恶“圣人家”孔府》,黑色的大门,门上挂着蜘蛛网,印象特别深刻。孔府简直就是黑暗、邪恶、剥削、压迫的代名词。1990年,我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在济宁市机关工作。2004年,我到孔子文化节办公室,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去曲阜孔府孔庙,特别是在孔府内宅里停留的时候,想象着一个守寡的女人带着三个小孩和几百名仆人,怎样在这么大的一座大宅子里生活的?2005年,我参与策划和组织了全球联合祭孔活动,从中感受到孔子文化的巨大影响,就想着用孔子文化做些大事情。当时,中央电视台播了一部电视剧叫《大宅门》,一个只有百年历史的中药世家都有这么好看的故事,那么曲阜孔府这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大家族,又会有多少跌宕起伏的故事呢?我当时就找人来写剧本,但是,找了许多作家和编剧,没有一个人敢接这个活儿!在这种情况下,我利用工作之便,到孔府档案馆查找资料,在曲阜大街小巷找当事人了解孔府过去的情况,渐渐地,资料收集得越来越多,孔府的情况越来越清晰,就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来写《大孔府》这部大书。我白天有繁杂的行政工作,往往在夜里九点以后才打开电脑,走进剧中人物的世界。我常常写到凌晨三四点钟,随着人物的命运,有时候不能自抑,感动得自己流泪,用冷水洗把脸,继续写。往往关上电脑以后,剧中的人物还在我脑海里穿梭。我有将近一年的时间,睡下之后,反倒做起噩梦来。直到完稿之后,我的精神才恢复过来。
末代衍圣公再现了孔子的身影
孔老夫子一生颠沛流离,为了理想四处奔波。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和孔夫子的成就当然不可比拟,但是,二人有许多的相似点。在满清王朝灭亡之后,孔府这个世代享受钟鼎玉食的贵族之家走向了没落,五四运动的到来,又使这个家庭遭受了灭顶之灾。孔子的父母曾经“祷于尼山”,最终才有了孔子;孔令贻和陶夫人年复一年地到泰山“拴娃娃”,才生了孔德成。孔德成是一个遗腹子,还没有出生父亲就去世了。1920年旧历新年,孔子77代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出生了,他出生时难产,孔府层层大门都打开,连曲阜城的正南门和孔府的垂花门都打开了,孔德成才降临,他刚出生17天,生母王氏就去世了。
孔德成年幼时和小伙伴一块玩耍,将磕头祭祀当成童年的游戏,分明就是那位“陈俎豆,设礼容”的幼年孔子。在他10岁的时候,他的养母陶氏去世了,孔德成才得知了自己不幸的身世,他在生母坟前痛哭一场,继而跪
求管家,要求将生母、养母和父亲合葬。一个10岁的孩童此时的担当和主见,丝毫不亚于安排父母合葬的17岁的孔子。
养母陶氏严格的教育、几位老师和山东文化大家的影响以及《四书》、《五经》、《左传》等儒家文化经典的滋养,使孔德成认识到对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觉,树立起了家国一体的儒家情怀。有别于溥仪为了当伪满洲国皇帝卖国求荣的行径,当日本人要他到东京出席孔庙落成仪式时,他坚决不去;当日寇临近家乡,自己面临着夫人即将生产、千辛万苦编修好的家谱没有分发、孔庙孔林无人看守的困境时,他却毅然离开家乡,南下抗日。在山城重庆,敌机轰炸,别人都钻进了防空洞,孔德成却在不慌不忙地练字,他说:“天如丧斯文,我死得其所。天不丧斯文,小日本的飞机又能奈我何?”让我们仿佛看到孔子周游列国被围困时说的“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成立孔学会,古为今用,讲《论语》,助抗战。我写孔德成,实际是在写孔子,感受孔夫子千年之后的影响,感受到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在内忧外患的乱世风云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仍然有不灭的灵魂。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