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恢复国学传播 江阴文庙重续百年书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江阴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黄陈怡,嚼着麦当劳汉堡,大年初一下午跟着奶奶来到江阴文庙看动画片。 
  不是《猫和老鼠》,也不是《麦兜故事》,而是根据《常礼举要》、《大学》等国学经典制作的动画。奶奶是个退休公务员,她说,春节本来具有深刻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但现在好像除了吃喝玩闹就没别的了,文庙这活动有意义。黄陈怡说,自从文庙开始举办国学讲座,自己已经来了四五次了,觉得这里老师讲得很有趣,每次来都能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所以春节这一次我也不想缺课”。 
  去年11月,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提出,江阴文庙“退商进文”的思路。今年1月27日,文庙举行首期免费国学启蒙讲座,明伦堂在沉寂了103年之后,再次响起了朗朗书声。 
  退商还文
  江阴文庙拥有近千年历史,是古时江南地区屈指可数的儒学圣地,现为无锡地区惟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儒学建筑遗存,明伦堂是科举时代江阴学官集合生员讲学的地方。1996年,江阴市政府投入500万元,大规模修复文庙,使之成为当地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
  与所有景点一样,文庙必须自己养活自己。于是,文庙外围被开发成商业街,古玩、花鸟、书店、小商品……人气十足。文庙内部,东西厢房也成为商铺,一年租金达十万元。江阴文庙保护管理所主任朱士福说,没有这些租金,文庙连日常维护和基本修缮都不能保证。如今,市里提出“退商进文”,对于文庙其实是“退商还文”,这对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市民文化修养意义十分重大,“决定来的太及时啦。”至于因此造成的经费缺口,市财政将承担大部分。 
  此次“退商还文”,涉及东西厢房20间房屋13家经营户,三年一签的合同只完成了一年,这些经营户会没有意见?令朱士福没有想到的是,听说迁走商铺是为了恢复讲学,经营户表现出了惊人的“大度”。双方最后达成协议,文庙让经营户免租经营完春节旺季,并到另外的市场联系铺位,经营户将于3月20日前全部搬走。 
  场地问题解决了,朱士福开始物色教师人选。稍作打听,江阴有志于从事这项工作的大有人在。最终,西郊实验小学教师郑军成为主讲。郑军是中华孔子研究会理事,早在2000年,他成为江苏省十五重点课题———“小学国学启蒙教育”课题负责人,率先在他当时从教的辅延小学试点,把国学教育纳入正规课程当中,效果不错。在他的主持下,文庙国学讲堂师资问题很快解决,擅长对联的王虎义、历史故事如数家珍的朱和银……都聚集到了文庙。 
  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些准备会得到市民的认可吗?文庙从冷清到繁华,如今要再现书香飘逸、论辩声声的氛围,是否会是一厢情愿? 
  经典新读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清脆的读书声响起,文庙里顿时“清爽”了不少,连商业气息也好像清退了许多。走进明伦堂,听课的人果然不少,大约有六、七十人的规模。大部分是小学生,也有白发老者,还有几个中年人。课上正在教《弟子规》,正是古时学生的行为规范。老师先让几个孩子起来朗读,纠正有些孩子发音,老师再解释“凡道字,重且舒”的意思,在座听得点头称是。 
  来自西郊实验小学的谢舒翔说,在这里学的虽然是古文,但老师教的内容自己都能联系到实际生活,联系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他的妈妈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课,谢舒翔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做一些事情前他都会记起自己学到的这些话,成为他的行为准则。初一学生高远则说,自己来听完全是出于兴趣,因为觉得现在日本、韩国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比国内还高,作为中国人,却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很漠然,那不是很可悲吗?而且,这对自己的学习也很有帮助。黄陈怡的奶奶说,自从黄陈怡来听了几次课,她好像变得“淑女”了,吃饭时会主动帮家人盛饭,不像以前那么爱撒娇,对孩子品性的塑造确实有帮助。 
  郑军认为,国学启蒙教育不能“整存”,只能“零取”,即必须灵活地抽取其中精华,结合现代语言、社会背景,如涓涓细流,浸润孩子的心灵。最忌诵而不读、摇头晃脑、死记硬背,这样做肯定维持不了热度。江阴文庙开办的国学启蒙班之所以受欢迎,就在于或结合课文,给孩子品味原汁;或对对联,是老师自己制作的有关江阴或日常生活的对联;或识鉴历史典故,生发开来讲些典故以外的故事;或培养童蒙礼仪,结合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做到“经史并重,文武兼修,德业俱进,解行相应,读诵相辅,学用结合,文白相安”。经典并不是固而不化的,相反是与时俱进的。 
  朱士福说,文庙是讲读国学的最好载体,这样的氛围首先能让人感受学习的神圣,但真正让人体会国学的博大精深、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还要靠讲者的功力。据郑军介绍,他们主张文武兼修,除了教读论语选、弟子规等经典,还将邀请具有专长的老师讲授中华武术、国画、书法、古琴等课程,让学生全面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首家国学院时,新浪网曾做过一次大型的网友调查,在参与调查的13514人中,有69.65%的人选择了“接触传统文化主要靠自学”。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的徐友渔说,近70%的人靠自学来学习传统文化,这是个很有趣的答案,它反映了我国教育目前的现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的教育功能必须要加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认为,我国传统的教育是注重人格教育的,这个特点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然而,传统文化教育目前的状态可以用“危机”二字形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懂得麦当劳、说唱乐,长此以往,中华民族将丧失自己的个性,在世界上也就无立足之本。虽然现在“孔子学院”在世界遍地开花,世界也掀起了一股“汉语热”,但语言文字的传播是要靠文化内涵支撑的,只有国内诸如文庙等传统文化象征占据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视野的时候,中华文化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洋溢出来。 
  专家认为,类似江阴的“文庙模式”值得推广。在现行教育体制还不能一下子扭转传统文化缺失局面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文庙只是舞台、只是氛围、只是载体,关键在于传道者的方式和功力。目前国内确实兴起了一股国学热,但里面也透着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有的专门面向企业家开办“国学班”,收费昂贵,远离百姓,远离了大众教育,变成了一种“玩票式”国学。朱士福表示,江阴文庙的国学班如果正常开展起来,将收取很低的费用,作为教师上课的补贴,文庙本身免费提供场地,不会从中牟利。
  还是蒋奶奶说得好,如今生活富裕,物质丰富,但人多浮躁、精神不振,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一贴贴让人内心淡定的良药,人们却没有去取。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