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海上丝路从登州启航 山东半岛商贸活动起源商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水母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不久前,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蓬莱市召开。联合国泛丝绸之路·系列活动组委会秘书长董建国、日本前驻华大使阿南惟茂、韩国国际商学会会长金德洙、著名日中友好人士阿南史代、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昇、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王子吟等国内外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专家学者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地进行了考证和辩论,最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区域合作项目专家、联合国泛丝绸之路·系列活动组委会秘书长董建国代表专家学者明确提出:中国第一次通过海上对外开放是从登州府即今天的山东半岛上开始的。

    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记者走进了充满人文气息的鲁东大学,与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凤鸣研究员面对面,对“东方海上丝路”首航地始发登州的结论再次进行逻辑梳理。

    有一条新闻对刘凤鸣研究“东方海上丝路”首航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刘凤鸣告诉记者:“几年前,联合国官员考察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时,一路从南方走来,却与山东半岛沿海港口城市擦肩而过!我当时就很疑惑,为什么我们拥有这么优越的地理位置,却没有积极参与到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活动中去,后来我了解到,虽然山东是海洋大省,但由于过去对经过山东半岛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重视不够,不仅研究起步较晚,而且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也不多,更未见到全面系统研究的专著。我就想通过自己的研究,为山东半岛沿海港口城市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学术支撑,这才有了今天的《山东半岛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学者著述

    多方考证海上丝路首航地

    “在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中,学术界对首航地的确认一直存在着争议。在既有的学术成果中,泉州和广州往往被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地。相对于这两地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胶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起步较晚,重要著述不多,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刘凤鸣开门见山。

    为此,刘凤鸣作为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踏上了艰难的取证和研究之路。《山东半岛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出版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一部具有开创性、综合性和阶段总结性的全新力作,它系统地阐述了山东半岛在不同历史时期中韩日三国的经贸、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不仅首次提出了山东半岛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地,还把山东半岛先民开创中朝日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提前到史前时代,扩展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时间跨度。

    专著出版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丝绸之路项目办公室技术总顾问侯伟泰,在借助翻译官和汉语词典的帮助下阅读了整部书稿:“这是一部非常合时的著作……它不仅谱写了该研究领域的新篇章,而且还揭示了丝绸之路这一恒久模式在开展国际贸易、促进和平共存以及文化交流中的新形象。”

    “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不但提升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效度,同时也提高了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上的跨度,丰富了丝绸之路研究内涵。基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取得的成绩,联合国泛丝绸之路·系列活动组委会秘书长董建国表示:“中国第一次通过海上对外开放是从登州开始的,欧亚大陆第一次融会是在丝绸之路上完成的。在两次关乎东北亚和欧亚文明进程的历史变革中,登州发挥了催化和发动机的历史作用。”

    史料证实

    山东半岛商贸活动起源商代

    刘凤鸣告诉记者,大量的史料可以证实,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之间的确存在着一条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海上丝绸之路”。

    “早在商代,山东半岛上就开始了远航贸易。”刘凤鸣说:“《诗经·商颂》记载:‘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海外有截’应是从山东半岛远航至海外,说明商部落和海外已经有了较多的联系,商代已经有了很强的航海能力。春秋时期,山东半岛就与朝鲜半岛有了贸易往来,齐桓公时代的相国管仲就提出了主动与朝鲜做生意的主张,并能通过经商来达到使邻国臣服的目的:‘八千里之发、朝鲜可得而朝也’。”

    此外,在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上,书籍输出在中韩日文化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战国以后,中国向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输出书籍,见于史书最早记载是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百济国王余毗“表求《易林》、《式占》、腰弩,太祖并与之”。日本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也记载了西晋时期,中国的经典传到了日本。

    汉初成书的《尔雅》提到,“齐有海隅”,“东北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说的是朝鲜的文皮,由海上运到斥山海口,再由海口经陆路向西达到齐国内地。这说明春秋时期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的贸易越来越繁荣,越来越便捷。”刘凤鸣解释说。

    刘凤鸣表示,山东半岛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交往,见于史书的史料虽然不多,但是这些史料结合考证,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半岛的齐国,甚至齐之前的莱国就开始有了与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商业活动。应该说,山东半岛沿海的港口,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至晚在二千六百年以前,就开始了与海外邻国的商贸活动和人员的往来。

    考古发掘

    证实古登州为海上丝路起点

    刘凤鸣告诉记者:“随着近几年考古发现的不断增加,古登州地区作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研究也得到了证实。”在史前文化时期,古登州地区通过庙岛群岛,经辽东半岛和朝鲜、日本也有了一定的文化关系,这一点,已成为中、外考古学界的共识。

    从烟台白石村遗址出土的网坠、红加吉鱼骨说明,距今五六千年前的人们已经有了航海工具,并且掌握了远海深水进行捕捞的航海技术,因而与隔海相望的辽东半岛、朝鲜、日本等地区发生了文化交流。如朝鲜西浦项二期、弓山一期的陶器,胎土中夹云母、滑石、贝壳的作法与胶东半岛是一致的。此外,山东的龙山文化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而在日本九州绳纹文化晚期遗址中也发现过一种表面经过仔细磨光的黑色陶器。日本的磨光黑陶比龙山文化的黑陶晚了1000多年,日本绳纹文化晚期的黑陶很可能受山东地区文化的影响而产生。

    近年,考古专家通过对胶东地区的墓葬研究也得出结论,古登州地区在史前文化时期就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有了文化交流。存在于西周中、晚期的考古遗存乳山“南黄庄文化”保留了东夷土著文化的特色,继承了长久珍珠门遗址的文化特点,说明了胶东半岛大陆文化与庙岛群岛文化曾有过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而庙岛群岛又是连接古登州地区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必然通道,所以乳山南黄庄文化影子在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均有发现。乳山南黄庄墓葬形式独具特征,即墓壁四周用石块砌成,再盖以大石板,石板上积以石块封堵。这种墓葬形式与周代墓葬很不相同,却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比较常见的石棺墓有近似之处,日本、韩国部分学者把它归入到广义的支石墓当中。

    “大量的考古研究发现证实,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文化交流早在史前文化时期就开始了,由于山东半岛史前文化的先进性,山东半岛对辽东半岛,直至朝鲜半岛一直产生着很大影响。”刘凤鸣自信地说。

    至此,古登州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海上首航地的地位也逐渐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从历史的角度看,蓬莱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起点,从新丝绸之路的研究和实践角度看,它又是新丝绸之路的端点;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在这里实现了对接,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中华文明和海外文明在这里实现了融合。由此可见,登州作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首航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登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新崛起,意味着丝绸之路全面复兴的开始。对未来丝绸之路新文明的价值观念、文化走向、结构和模式都将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对于促进丝绸之路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以人类文明进步和东北亚文化脉络为参照系数,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以及先进的人文视角,真实、客观、准确、深刻的发掘和研究登州的辉煌历史、文明曙光、新文明的崛起。(来源:水母网-烟台日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