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宁夏"骨简"真假之探 张家场古城值得关注(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宁夏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赵培祥收藏的近千枚“骨简”
 
    踏访张家场古城遗址的发现

    张家场,对记者来说早就不陌生了。上世纪90年代初,那里的盗墓活动一度十分猖獗,张家场古城旁的汉墓群曾多次被盗。至于有多少文物流失,一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尤其令人愤怒的是,有人竟在盗墓现场留下“盗墓者XXX”字样,公然向法律和政府挑衅。1991年8月8日,《光明日报》在头版以“宁夏盐池盗掘古墓活动猖獗”为题及时予以报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这次记者前去踏访时,当地群众告诉记者:当年,公安机关及时侦破了盗墓案件。其中不少盗墓者就是附近村民。为了教育群众,司法机关特意到当地召开公判大会。那一次,就有9人被判处6个月至7年有期徒刑。另有20多人被罚款教育处理。自此以后,盗墓活动才算偃旗息鼓了。

    张家场古城约有200年的历史,在汉代曾经相当繁华,古城旁就是开采多年而且一直延续到现代的盐湖。但是,毕竟2000多年过去了,自然的、人为的破坏,足以让历史遗迹荡然无存。但是,张家场古城似乎比人们想象得更加顽强,它似乎要竭力表现自己的存在和曾经有过的繁荣。古城虽然早已“沦为”农田,但那里的农田仍然处处显示出与众不同:古人生活的痕迹,依稀可见;地面遗物俯拾皆是,稍加留意就会有所发现;颓废的墙基,仍然昭示着古城的大体轮廓。

    这是一个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800米的古城。古城外还有大量民居遗址和难以说清的古墓葬群。走在松软的沙土地上,记者仍能看到大量汉代的遗物。灰陶、砖瓦、兽骨残片比比皆是,有些还比较完整,清晰地显示出器物的形状和花纹。在一户农家门口,记者见到从遗址捡回的大堆砖头,堆得像小山一样。主人告诉记者:捡回这些砖头的目的,一是便于保管,二是不影响耕种。张家场村民组长张杨告诉记者,一场大风过后,地里就会有东西吹露出来。常有村民到地里去捡东西,也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张家场古城遗址究竟有多少文物出土?现在谁也说不清。据知情者透露:张家场村里,几乎家家都有文物收藏。在一户农民家里,记者就大开眼界。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之下,主人接连拿出许多文物,最后才从一个蛇皮袋里倒出一大堆各式各样的铜箭头。记者估计应有三四百枚,其中多数没有锈蚀,仍然相当锋利。可以想象,历史上这里曾有大量驻军,也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这么多不同形状、不同型号的箭头聚集在一起,就是个明证。

    张杨带记者走进一户人家。主人拿出一个略有残缺的墨绿色的玉佩让记者过目,见记者无意购买,主人便露出失望的神情。

    张家场古城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当地政府于2007年投资60万元对遗址进行围栏保护,果断地停止了耕作,随后又修建了文物陈列室、建立了文物管理所。2008年年初,张家场文物管理所落成,陈列室文物首次向世人展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