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汉文化在越南的影响(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学术论坛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当今越南语中,汉语借词约占越南语全部词汇的70%左右。这些汉语借词的发音,完全按照汉越音对照的规律,受着越南语的影响。在越南语中,除其他外语借词外,词的构成都来自单音节词根,这同汉语有特殊的相似之处。越语、汉语音节有对应的形式,每个汉字在越文中都有固定的拼写法。同时,越语和汉语又都是以声调区别词意的语言。汉语普通话四个声调,越南语有六个声调。越南语同汉语一样,其语法功能都是靠词汇来完成的,所不同的是,汉语的修饰语在前,而越语的修饰语则放在后面。 
   

  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绝大部分保持了汉语词的原意,如“政府’、“革命”、“人民”、“欢迎”、“伟大”等等。一些汉语同音同转到越语中成为字母拼写完全相同的单词,客观上这个越语词成为一个多义词。例如,越语中的huong,这是从汉音借来的,但是不论从音还是义,它既是“烧香”的“香”,又是“香味”的“香”,还是“家乡”的“乡”;越语中的tai,也是从汉语词借来的,在越语中既是“才能”的“才”,又是“财产”的“财”,还是“材料”的“材”。这种情况在越南语中很多,但是更多的还是一部分保留汉语词的原意,同时又加以引伸,或增加了其他的词义。 
   

  例如,越语中的trang,除了汉语词原义的“村庄”、“装束”、“庄严、“妆饰”等意思外,又增加了“页码”、“平整(土地)”、“清理”等词义;越语中的can,借自汉语“干”、“肝”的音,在越语中除了汉语词的原义外,又增加了“干连”、“关系”、“连接”、“劝止”等意思。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汉语借词,同原同词意有很大出入,甚至完全没有什么联系。如“BoYTe(卫生部)”,是借用汉语“医剂部”的音;“VuBaoch1(新闻司)”是借用汉语“报志务”的音。而汉语“困难”的音借到越南语中则成为“坏蛋、无赖”的意思,跟原词义已经毫无联系。 
   

   《金云翘传》 


   谈到中越文化交流,不能不提《金云翘传》(又名“断肠新声”)。这部在越南文学史和肚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文学作品,典型地反映了中越文化的相互影响,是中越文化交流史上一朵美丽的奇葩。 
   

  《金云翘传》(“断肠新声”)是一部长达3000多行的长篇叙事诗,一百多年来在越南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的作者阮攸(1765~1820年)是18世纪末、19世纪末越南文坛上杰出的诗人。阮攸生于越南河静省官春县先田乡。他从小在一个日趋没落的封建贵族家庭里长大。青年时代经常与邻里的手工业者交游,也喜欢赶庙会,参加山歌对唱等民间活动。他对民间歌谣、语汇尤感兴趣。这些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较扎实的生活基础。他曾任过封建王朝的武官、知具等职务,并曾奉阮朝皇帝之命到中国朝贡。 

   
  阮攸生活的时代,正是越南封建王朝更迭,兵荒马乱的年代。眼见人民群众饱受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盘剥和杀戮,他深感不平。他反对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相陷害,他憎恶那班满嘴仁义道德,但却包藏祸心的宦官权贵,憎恶那些丧心病狂、唯利是图的贪官污吏和奸商。他在其作品里,狠狠地鞭答和无情地嘲笑了那班人类的渣滓,同时又表现了对自由幸福的渴望和追求。《金云翘传》写的是金重与王翠云、王翠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作者着重描写了王翠翘这个善良。聪慧、美丽多才的少女,在人吃人的封建社会里,备受蹂躏、迫害的悲惨历程。京城员外之女王翠翘偶遇风流倜傥的书生金重,两人一见钟情。不幸,王家突遭横祸,倾家荡产,濒临绝境。王翠翘为挽救全家性命,被迫卖身,从此陷入火坑。她拼死反抗过,但终因孤独无援而论为娼妓。幸遇一姓束的书生,得以新生,过上了温暖的家庭生活。但好景不长,又遭宦夫人、束娘子毒计,使她成为一个没有人生自由的奴隶,过着肉体被摧残、精神受虐待的生活。翠翘被迫逃出柬家,结果又陷入两个险恶的人贩子的虎口,再次被卖到妓院。最后遇到起义领袖徐海,才得到解放,报了仇。但是由于翠翘受了胡巡抚的欺骗,不仅使自己再次失去自由,而且断送了整个起义事业,置徐海於死地。深深的愧悔和生活的屡屡打击,使王翠翘走上了自杀的道路,跳海被救活后,与恋人金重团圆,并和妹妹翠云同嫁金重。 
   

  《金云翘传》不同于一般的才子佳人小说,它通过王翠翘苦难的生活历程,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社会下层妇女被迫害、被侮辱的生活图景,以此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还值得一提的是《金云翘传》中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虎虎生气的起义领袖徐海的形象。《金云翘传》的故事,最早见于中国署名青心才人的小说《金云翘传》。它的命名与《金瓶梅》、《玉娇梨)、《平山冷燕》等书的取名相似,以书中主要人物的姓,名拼合而成,这是明末清初1一于佳人小说中一部不同凡响之作,当时一再为不同的书坊所刊行,广为流传,其传本在国内外陆续发现的就有13种之多,早在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以前就流传到日本,著录于《舶载书目》之中。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越南诗人阮攸作为越南派往中国的岁贡正使来到中国,次年回国,即将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移植为喃字名著《金云翘传》,这是用越南六八体民歌形式写成的诗体小说,不仅在越南家喻户晓,享有盛誉,而且又由哺字翻译成中、英、法、俄、德、日、捷克等国文字,从越南文坛登上了世界文学名著的宝座。这种巨大影响,是任何其他才子佳人小说都无法相比的。 
   

  关于《金云翘传》,越中友好协会会长裴杞先生1958年为黄轶球先生的《金云翘传》中译本所写的中文序言中说:“越中言语文字关系,经几千年历史,越南古典六八体文艺,如潘陈,花笺、二度梅等传,皆从中传译出;翘传,作者依据中传青心才人内容,运用中国古典崎丽文料,沟作一种越中浑化巧妙文艺,成古典文艺诸杰作中之一,大得传诵,赞赏,而大众普遍,即今日越南文学界在研究和分析的作品。”“阮攸翘传,取材于中国小说,黄先生作品,从越文译出,中而越,越而中,正如人体中之动静脉,循环不息,一气沟通,感得两民族文字有密切大因缘,而两国友谊,正有愈入愈深愈结愈牢大意义。”(“金云翘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8月北京第1版)这里讲的不仅是《金云翘传》,当然也包括源远流长的中越文化交流史。 

   
  青心才人的小说《金云翘传》,20世纪以来,在中国国内几乎是湮没不闻。甚至连“五四”以来开创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巨匠鲁迅、郑振铎等,都未提起过这部小说。1931年,孙楷察先生东渡日本,调查东京所藏中国小说的情况,才又发现了这部著作。但是,在此后很长时间内,人们误认为《金云翘传》国内已没有藏本。而实际上国内有多种版本分藏于备图书馆和流传于私人手中。这一方面由于本世纪以来,《金云翘传》在国内已经鲜为人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研究、资料工作之薄弱。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