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名家讲古:考古学家都不认识的墓室"石構件"(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考古学家都不认识的石構件(齐东方摄)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

    生命是一个过程,死亡才是永恒;古墓是永久性记号,昭示着这苦涩无奈的结局。荒草萋萋,坟茔悲怆,是人们躲路绕行的场所,却是我们孜孜寻找的遗迹,工地就是墓地。

    考古工地与“血渭一号墓”隔河相望,“血渭一号墓”墓顶下约五米是一个方形石圹,像是墓室,也像是祭坛,可山一样的封土下面是否还有墓室?至今还是个谜。这些现象提示着吐蕃人对死人的葬礼极为重视。

    我们将要发掘的四座墓葬多次被盗,破坏极其严重,不过盗墓者只取文物,墓室的结构保存还算完好,便于搞清吐蕃人墓葬的形制结构。另外,墓室内部处于无光、缺氧、稳定的温湿度中,并与含有可溶盐的土壤接触,特定的环境,会使一些有机质文物如漆器、木器、纺织品、皮革、纸张等保存下来,即便是残件,科学发掘出来对研究仍有价值,不会令我们空手而归。

    最先揭示出来的是3号墓,它所表现的复杂性不是遗迹本身,而是惨烈的被盗——盗墓导致了墓葬的原始状况和盗扰结果混杂在一起。按照科学考古发掘程序把封土揭开后发现,墓葬结构是在石块砌筑的墓壁上整齐地码放没有加工的柏木原木。由于墓室跨度达4.4米,柏木已经压断,断裂的茬口表明塌陷的时代不是近代。盗这种墓的危险是常人难以理解的,盗墓贼的无知和勇敢让人怜悯。

    预料之外、情理之中是最大的惊喜。墓内还残留着一些经过细致加工的大石块,可惜全被扰乱,这或许不是盗墓者的疏忽,而是因太重无法搬运。一块石头上有一个字,原本涂金,像是古藏文。碰巧有藏民查看草场路过,请教文字的意思,被说成是“一万”、“心里满足”、“麻烦”,意思暧昧,显然并不可信。面对亲手发掘出来的很多遗物无法给出一个说法,的确既“心里满足”又“麻烦”。

    对出土文物说不清道不白的事情太多了,考古学家通常不会信口开河,而缄默是严谨的态度。倒是外行或媒体像一个爱慕虚荣的大孩子,总想引人的注意,做出很多不着边际的猜测。“不知道”、“不清楚”当然满足不了民众的好奇,可也是无奈的回答。

    后来过了很久,藏学专家王尧先生才释读出这个字音为“hlon”,汉字译作“论”。《新唐书》吐蕃传中记载,吐蕃官职中有大相、副相,也称大论、小论。“论”是吐蕃的高级官员,或许可比拟为中原王朝的宰相。这可是非同小可的发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