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寻访游国恩故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江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抚州市临川区湖南乡洪塘游家村,一座300平方米的老宅遥望星空已有近百年,见证了一位国学大师最初的成长历程,游国恩,一级教授,著名文学史家、楚辞学专家,其著作多次得到鲁迅、郭沫若、闻一多等学界名家的高度赞誉,其著作《楚辞概论》被称作是楚辞研究史上传统观点和现代方法之间的分水岭式著作,鲁迅先生《汉文学史纲要》把它列入参考书。
  尽管如此,国学大师故居依然面临着不留一砖一瓦的尴尬境地,这让十里八村以国学大师为豪的村民和游氏后人倍感无策和迷惑。如今居住在游国恩故居里与国学大师毫无关系的5位村民,因何要变卖这份游氏遗产,国学大师故居究竟何去何从?本报记者于11月6日轻叩老宅之门,穿堂过厅聆听是非。
  外地老板出价15万元
  游家村西,这幢约300平方米的老宅就是国学大师游国恩的故居。游家村多名村民表示,他们在10月初得知故居要被拆得片甲不留的消息。买主是外地老板,一旦价钱谈定,立即将老宅子肢解式拆除,将砖、木、地砖等全部运走,“这等于是将文物变卖”。
  国学大师的老宅里,至今住着7户人家,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土改中居住进来的。今年60岁的游冬月是其中一名住户,如今他已经在村里建了新房,当他有一些稻谷或杂物要堆放的时候,才会到老宅里来。“我们的确是准备把房子卖掉,一方面的原因是自己不住老宅里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老宅多处腐烂破损,每年我还要花一定的资金来修缮,给家庭经济造成了负担,现在的价格还没有谈定,外地老板出的价格是15万元,但我想卖的价格是18万元。”他的说法证实了外地买主准备买走故居,“买主说只要价钱谈妥了,我们就腾出来,拆除房子完全由他们负责,有价值的东西都会搬走。”
  木制屏风已卖得500元
  这座楼阁相倚、雕梁画栋的清末民初建筑半隐在竹林中,门堂前一口澄清的水塘泛着鳞波。“宅子主体结构分中后两楼加前廊,总共有10多个房间。”游宝康说。游宝康是游国恩的远房侄子,今年70岁,与游国恩有过多面之缘。
  游宝康说,这座宅子是游国恩父辈所建,占地300平方米,至今有93年历史,游国恩的青少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实际上,将故居变卖并非单单是新近发生的事情。游宝康老人介绍,宅子大堂中原本有四扇杉木制的屏风,几年前就被村民拆下单独出售,价格是每扇100余元,村民一共获得了将近500元钱的收益。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7户村民共同住在老宅里,但令准备出售房屋的5户村民没意料到,老宅子里另外两户村民不愿意搬出来,这使得出售计划被迫迟缓。年逾60的吴万福住的房间正是当年游国恩结婚所住的房间,他说:“我是从我舅舅手上接到这套房子的,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了,毕竟是祖先的东西,要我搬出去我舍不得,更何况房子卖了以后还要拆除。”另一名反对卖房的是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她说自己只想在老宅子叶落归根,语气缓慢却又坚定。
  故居十年前曾失火被焚
  绕过宅前10米长走廊,拐个弯才进了大堂,只见梁柱鸟兽浮雕栩栩如生,但细看门窗发现已显破败迹象。根据游宝康所说,“游国恩在家中为长房,国文、国顶为弟,所以游国恩住在后楼的左厢房,这里不但是他与比自己大三岁的新娘的结婚新房,也是他后来每次从外地回来要住的房间。”而宅子西边阁楼房间则是游国恩的书库,最先藏置了几千册书本,只可惜后来遭人损坏,至今已经不见书本,空留阁楼了。记者从大堂侧门一个极狭小的木梯,上了阁楼,房间里果然空空如也,满地灰尘,只摆着几根木材。
  “游国恩在东边的副楼出生,但在10年前,因为飞溅的柴火,使整栋副楼一夜之间毁灭,只剩下一块空地。”游宝康所说的副楼另有一座大门,记者走进之后,发现四壁皆成废墟,杂草丛生,当年精致的建筑已化为平地,夕阳照射下,附近几名村民正在这里忙着晒稻谷。提及这栋楼被烧毁的情景,游宝康脸上露出极为遗憾之情。
  “游国恩在外讲学成名之后,仍不忘关心家人的生活,尤其是二弟游国文肢体不便,生活困难,每月他都会寄六七元钱到我这里,然后由我转交给游国文,几年下来他一共寄了两千多元钱。”他说,游国恩对晚辈也经常教诲,常常给他写书信,总共有十多封其亲笔书信放置副楼,在那场大火当中都被烧光了,游国恩为了鼓励他学习,还赠送了两本书,一本是《先秦文学》,一本《陆游诗选》也在那场大火中不知所终。
  国学大师故居亟待保护
  “变卖游国恩故居的消息传出以后,我感到很痛心,想保护却无能为力,因为当地尚未被设为文物保护单位,但长期下去,这座老宅必将遭到更大的破坏。”游宝康扼腕叹息。所幸的是,在事发不久,抚州市临川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获知此事后,就明确表示要对游国恩故居保护起来,目前已经通过湖南乡当地政府下文,通知村民不得擅自破坏、变卖,此外还将抓紧时间申报为县级文物单位。
  采访中,一名从外地赶来的老学者正在慢慢地踱过游国恩故居前廊,一边向居民打听游国恩少年旧事,一边不停地拍照,他表示也是闻说老宅要被拆,所以赶紧来看看;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打算卖房的游冬月回答记者说,这所房子建成还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为什么不可以拿来卖钱?这句话同样刺痛了游宝康老人,他不无担忧地说,实际游氏后人感到一种更大的危机是,不少人都知道这是名人故居,但并不重视,国学大师面临越来越陌生的尴尬,似乎只有不断的来访者才能提醒当地人故居的重要性。
  临川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聂江波局长介绍,由于游国恩故居的位置很特别,恰好处于旅游景点整体规划当中,他们将会把这个村当作文化名村来开发,并在近期将组织文化、城建等部门一起来探讨如何开发游国恩故居,包括村里其他的古建筑群。文化名村和国学大师故居的开发契机能否实现?随着时间的流逝,游家村人以及国学大师后人都期望能尽快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游国恩的少年旧事
  游国恩生于1899年,卒于1978年,生辰距今已有百余年的时间。
  “直到1926年,游国恩在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崭露头角,先是在江西教中学,后来到了武汉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各个大学任教,一生著有《楚辞概论》、《先秦文学》、《读骚论微初集》、《屈原》、《楚辞论文集》、《陆游诗选》、《离骚纂义》、《天问纂义》,尤其是在1955年受中央教育部委托,与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一起主编《中国文学史》,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重要著作,被当作大学文科通用教材。”游宝康确实对游国恩非常了解。
  遗憾的是,在游家村,真正与游国恩见过面者寥寥无几。尽管游国恩给大多村民留下的印象只是一位历史名人,但村民口口相传的一点是,游国恩记忆力超常,非一般人可比。游宝康回忆说,游国恩的父亲从事商业,但收入所得仅足以维持普通水平的家庭生活。祖父是一位秀才,对古文研究很深,为游国恩的启蒙老师,对孙子严加督责,即使在传统节日也要令其完成日课。虽然祖父这种硬灌古文的旧式教育枯燥而又痛苦,但游国恩自小就能达到祖父的要求,“村里前辈有一种流传下来的说法,游国恩只有六七岁的时候,跟祖父去参加一些婚礼、葬礼,看到一些写得精彩的对联,回到家以后就能一字不漏地背给祖父听,过目不忘,在乡间颇有名气。”
  实际上,如今不少评论家还认为,正是由于游国恩在幼年刻苦攻读,全部读完旧式教育的必修课,根底深厚,直到晚年,举凡经、史、子类中的一些重要篇章仍可随口背诵,对其著作大有裨益。
  游宝康说,游国恩完成学业除了天资聪慧之外,其母亲起到很大作用。“游国恩的家庭条件并不优越,他在老家读完瑶湖小学、抚州一中后,因为费用的问题,读大学时一度遇到很大困难。”游宝康说,游国恩的母亲当机立断采取了“邀会”的办法,即聚集数名亲朋好友,每人平均分摊一部分学费,第二年就要多还一些,越往后就还的越多,这在当时乡下是一种传统救急方法,只有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到后来游国恩回家的次数较少,印象较深的是,1949年其母亲去世,游国恩曾携家人回来办丧事,那一次留在家里将近一个月。
    作者:刘国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