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商人能从国学里找到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张志勇 
  20日下午,我受朋友之邀在北京的“老故事餐吧”见到了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傅先生刚刚从机场赶来,他是当日早上从台湾动身的。我是去年去的台湾,深知由台湾到北京的路途劳顿。但与傅先生见面后,我没看到他有任何倦意。 
  傅佩荣是不是国学大师?在没见他之前,笔者确实不知,也可能是孤陋寡闻。傅先生说:台湾没有过像大陆这样的国学热。我不知台湾是否把傅先生也称为“国学大师”,他在台湾是台大的哲学教授,也可称得上台湾的著名哲学家。但大陆称他为国学大师,我看他也欣然接受,想必他就是吧。 
  时下的“国学热”,在笔者看来多是商业行为。国学是什么?就是四书五经? 
  年初,我的一个朋友搞了一次国学讲座,请的是慧曼法师主讲,听者绝大部分都是商人,不是企业的大老板,就是总经理什么的,最不济的也是副总经理,而且大都是来自民营企业。慧曼法师演讲的主题是:寺庙的丛林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我只是对这样一个新鲜的话题感兴趣,所以就跑去了。慧曼法师演讲前,主持讲座的朋友非让我先讲讲,说是代表主办方祝词。 
  我讲的大意是:来参加这样一个活动很高兴,祝词谈不上,但愿意和大家交流。有些现象联系起来是很有意思的,目前是国学热———前一段的易中天;于丹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王朔自己也说在读《金刚经》,并从中找到他自己要找到的东西;还有电视片《大国崛起》的热播……有人说,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崛起,必须要先从文化上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关键是中华文化的复兴。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衷。国学的说法笔者认为不太准确,其实质是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根”。中国文化的“根”,很显然是从《易经》、《论语》、《老子》、《庄子》中演变而来。另外,佛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很大。《易经》、《论语》、《庄子》等典籍,包括佛学,在笔者看来都是哲学,研究的都是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南怀瑾老先生说:中国文化是什么?就是“道”。“道”是什么?在笔者看来“道”也是哲学。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客观地说还没找到“道”,或者说还没入“道”。我们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是没入“道”。而现在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让我们从中感受到都是在靠近“道”的本质。而从传统文化中能寻找的是什 
  么,这个“根”又是什么?可以说,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确立了适合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 
  在与傅佩荣见面时得知,他在21日、22日两天到北大演讲,听者都是企业界的领袖,有200多人。很显然,听众都是商人。傅先生向国内这些商人讲了什么,笔者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商人是看着“国学大师”的身份来听的。 
  商人能从国学里找到什么呢?改革开放初期,不知有多少人把中国传统文化说得一无是处,仿佛谁要提倡中国的传统文化,谁就是保守势力,谁就是反对改革开放。最典型的就是《河殇》,一切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黄河文明导致中国的落后和闭关锁国,崇尚海洋文化和蓝色文明才能实现现代化。可如今,国人又热衷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所需要的东西。 
  国学热,在笔者看来是人们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答案,从而入“道”。而商人也要找到“义与利”的和谐,靠近“道”,或是与“道”近些。就如我们先知道斯密的《国富论》,之后才注重他的《道德情操论》,而其实斯密是《道德情操论》在前,《国富论》在后,逻辑上,《道德情操论》其实是《国富论》的基础和前提。而今,我们热衷于追寻几千年前的“根”,可能就如认识亚当·斯密一样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