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山东北阡遗址探秘:少数墓葬中人骨排列很有规律 (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尸骨排列最好的墓葬  
居住状况面面观
北阡的农民现在依然过着面向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而在六千多年前,这里的先民们又是怎样的一番居住状况?考古队员先后发现近百座房址,居住区内柱洞密集。除了房子,还有两个十分平坦、加工讲究的室外活动场地。
柱洞是建造房子时挖洞埋柱行为的遗留。由于柱洞打破关系十分复杂,平面分布缺少规律,很难确定房址数量。而柱洞的密集程度也是惊人的,如在一块16平方米范围内,曾发现不同时期的200多个柱洞,真可谓是柱洞打破柱洞。虽然无法判断柱洞就一定是盖房子所致,因为打渔、晒粮食等行为也需要扎柱子,但多数的柱洞还是为了建造房屋。有些柱坑和柱洞挖得很深,深度在1米左右,结合其他遗址的情况考虑,这应该是当时胶东半岛地区较为流行的建筑方式。
遗址还发现一部分保存较好的半地穴式房屋,这些房屋多是单间,并不像我们今天的房屋可分成几个房间。一个亲缘集体在一个房屋里生活,进行着炊饮、睡觉等多项日常活动。另外,在房址的废弃堆积中还发现不少红烧土,它们内夹杂植物秸秆、壳叶等,有的一面抹平,有的中间还留有木柱腐蚀后形成的空洞,应是当时建筑地上部分的残件。当地的村民看到考古人员发掘出来的红烧土,兴奋地喊着:“这不就是砖头么!”当然,这种红烧土与现在的砖头还是有些区别。
2009年春,考古人员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在北阡聚落中的中间偏东位置,曾发现一处保存较好的约2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地面相当平整,有明显的多层铺垫痕迹。2011年的第三次发掘中,在距离不远的地方又发现另外一处类似的场地,同样也经过长期的填平修整。这或许就是先民们打场、娱乐等的集体活动场所。
探索先民的聚落情况,充满各种挑战与艰辛。王芬介绍,北阡地处沿海平原的风口处,海风很大,每年春天,海风更是能把人的皮肤都吹裂。太阳一出来,强烈的紫外线晒着在户外挖掘的工作人员。每年3个多月的挖掘时间,让工作人员吃尽了风吹日晒的苦头。用水也是个问题,北阡村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的供水时间,其他时间若用完了储备水,就只能到当地的村民家借用井水,这样一来,连洗澡都是一种奢侈了。
所谓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实习的学生,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习惯了考古工作的研究人员是比较容易适应的,而对于一群80后的学生而言,却是不小的挑战。但他们依旧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并且人数从2007年的10余名增加到2011年的30余人。看着考古队伍的不断壮大,王芬对北阡遗址聚落的进一步发掘与研究充满了信心与决心。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