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童架构 » 一三岁婴幼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发现孩子偷东西你要怎么办!?_偷窃-家长-父母-东西-



核心提示:如果你在超市看到一个孩子偷了东西,你会怎么做?一位店员说:“抓住他/她,找他/她们父母来解决!”一位顾客回答:“看看店里有没有负责人,最好让相关人员来处理!”一位老师说:“要阻止孩子的偷窃行为,尽快和他/她的家长或所在学校联系。”还有人说:“告诉他/她偷东西不对,必须放回去!”……真实版的“雾都孤儿”2016年12月19日,网络上一则标题为“男孩因盗窃成派出所‘常客’涉警记录达151条”的报导令人侧目。12岁的孩子在家庭、学校的“放任”

原题:发现孩子偷东西,你要怎么办!?
词频:孩子,偷窃,父母,东西,家长,原因,家庭,溺爱,年龄,偷东西,需求,什么东西,关注,学校,养育,孤儿,的是


如果你在超市看到一个孩子偷了东西,你会怎么做?一位店员说:“抓住他/她,找他/她们父母来解决!”一位顾客回答:“看看店里有没有负责人,最好让相关人员来处理!”

一位老师说:

“要阻止孩子的偷窃行为,尽快和他/她的家长或所在学校联系。”

还有人说:

“告诉他/她偷东西不对,必须放回去!”

……

真实版的“雾都孤儿”

2016年12月19日,网络上一则标题为“男孩因盗窃成派出所‘常客’涉警记录达151条”的报导令人侧目。12岁的孩子在家庭、学校的“放任”和“放逐”下,成为了偷窃小头目,带着一群问题青少年进行行窃!真实的生活事件与当年那部改编自英国文豪查尔斯?狄更斯小说作品的电影《雾都孤儿》有了重叠。

父母的失职失责、学校及社会机构的不完善、不到位,是导致当今问题型少年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些青年少年因为不到法律制裁年龄,被社会上有心的不良份子进行利用,使自己走上一条违法犯罪之路。

行走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车站、街头是否有和这样的孩子相逢!他/她们紧随身后,用手拉开你身后背包的拉链,或群起围之,向你行乞讨要,而有一只手却探向你的钱包……当他/她们的偷窃行为被发现时,那双与你对视的眼眸却是纯洁的黑白分明!

学会当明察秋毫的黑猫警长

许多父母、老师、及社会人员对孩子的偷窃行为都有着极为强烈的反应,认为孩子偷东西就是道德败坏、品行差,是一种不可原谅的行为。于是,原本可爱天真的孩子在那一刻变成了“过街老鼠”,大人们的愤怒、鄙视、厌恶会“喊打”在“偷窃的小老鼠”身上。但往往就是这种过激地惩罚辱骂使孩子的问题进一步走向恶化。

- 定“罪”要根据年龄

0-3岁阶段的孩子没有形成物品所有权的概念,根本区分不了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什么是他的,他/她是拿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这种“拿”够不上偷窃性质。

从3岁以后孩子开始进入了幼儿阶段,他/她们会逐渐产生物权的概念,在父母家人的教育下渐渐知道什么东西是别人的,什么东西是自己的,而这时“拿”别人的东西就具有“偷窃”的性质了。之后,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社交范围的扩大,造成孩子偷窃行为的外界因素也会越来越多,但至始至中来自家庭的影响是最早、最长久、最大的。

- 了解“罪”行背后的原因

原因一、对孩子过度溺爱的家庭

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难建立起正确的是非标准观念。因为,他/她们已经习惯了只要自己开口就能得到满足或只要自己想得到什么就会直接去拿的模式。一来二去,孩子便养成了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

原因二、过于严格专制、忽视孩子的需求

家长仅根据自己所认可的来提供孩子的需求,忽视孩子自身发出的要求,或者直接拒绝孩子的要求,而且又不给予做任何解释,这样一来,从父母这里到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孩子,就会另寻途径——偷拿别人的东西。

原因三、缺乏关注

如果孩子偷拿了东西,而又不是真正他/她需要的东西,那他/她们极有可能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大人们:自己需要关注!,事业型的家长、单亲结构的家庭、变化不稳的家庭关系、放任自由的教养方式,这都极易使孩子的心理发生变化,促使孩子通过偷窃来重新吸引家长对自己的关注,来找回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 孩子“偷窃”不是定罪判罚,需要重视与纠正

当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

首先,成人不要用责骂、嫌弃,把孩子当过街老鼠或审犯人一样的态度来对待,理想的方法是保持心平气和地去处理。

以给孩子讲道理归还物品为主。

其次,家长需要去了解一下孩子这样做的原因,从根头上入手解决。最后,在处理孩子的偷窃事件时,聚焦点是偷这种行为不好,要避免让孩子感觉自己已经是个坏人。

如果能巧妙运用“点”醒而不点破,引导启发的教育方式会更见效。

父母都对自己孩子的未来

总是寄予着许多美好的憧憬,

但在实际养育的过程中,

却常会遇到许多棘手的情况

或困惑的问题。

这种时候就需要父母再接再厉,

不气馁、不情绪,

通过学习掌握更多孩子

成长发展过程的身心特点,

用自身树立好榜样,

做好教好养的合格父母。

世上没有什么完美的父母,想成为孩子的好家长,要学会认识自己的不足,把握时机去弥补和修正养育中的错误伤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