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童架构 » 一三岁婴幼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当心!父母们爱用的这类惩罚不仅无效还起反效_惩罚-迟到-弟弟-孩子-



核心提示:惩罚孩子,有4大学问2大“坑”。否则?自找麻烦。故事1:最近一位操碎心的妈妈说,暑假开始后,儿子自己选择了上绘本阅读课程,但从第一天上课便迟到。为了帮助孩子纠正爱迟到的坏毛病,每次孩子迟到后回到家便惩罚站墙角10分钟。接下来孩子的表现让这位妈妈傻眼。孩子爱迟到的坏毛病不仅没能改正,还养成了一种行为模式:迟到→自动罚站→迟到……把罚站变成了每天回家后的必做“功课”。故事2:邻居小朋友艺艺是个不爱刷牙的小家伙,乳牙因为常常得不到清洁甚至得了

原题:当心!父母们爱用的这类惩罚,不仅无效还起反效果?
词频:迟到,惩罚,孩子,弟弟,玩具,孩子们,成了,家长,妈妈,幼儿园,学者,称赞,动力,契约,父母,效果,美元,刷牙,如果你


惩罚孩子,有4大学问2大“坑”。否则?自找麻烦。

故事1:

最近一位操碎心的妈妈说,暑假开始后,儿子自己选择了上绘本阅读课程,但从第一天上课便迟到。为了帮助孩子纠正爱迟到的坏毛病,每次孩子迟到后回到家便惩罚站墙角10分钟。接下来孩子的表现让这位妈妈傻眼。孩子爱迟到的坏毛病不仅没能改正,还养成了一种行为模式:迟到→自动罚站→迟到……把罚站变成了每天回家后的必做“功课”。

故事2:

邻居小朋友艺艺是个不爱刷牙的小家伙,乳牙因为常常得不到清洁甚至得了龋齿。为了让艺艺每天都刷牙,妈妈每次在女儿不刷牙便睡觉的行为进行惩罚——清洗厕所。让人奇怪的是,艺艺养成了每天清洗厕所却不刷牙的习惯。

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一则“幼儿园迟到”的惩罚实验

在以色列,曾经有一群学者为了纠正幼儿园家长们经常迟到接放学孩子回家的现象做过一番努力。学者们选择了当地10所幼儿园,并跟踪调查了20周左右。在正式进行惩罚制度之前,学者们统计到每间幼儿园平均有8位家长经常性地迟到。

在做好准备工作后,学者们联合幼儿园的老师和管理者对家长们的迟到行为进行惩罚。即如果一位家长迟到10分钟以上,便惩罚3美元。结果惩罚制度出来后让人大跌眼镜——迟到的家长数量不仅没降,反而飙涨到20多位家长。

为什么惩罚起到了反效果呢?

1)把“惩罚”当成了“迟到”的条件交换。

这些迟接孩子离园的家长,把3美元当成了迟到的条件交换,所以交了罚金,他们便心安理得地继续迟到。而幼儿说今天文章开头的那位迟到的小男孩,也把罚站当成了迟到的条件交换,所以更肆无忌惮地迟到。

2)惩罚过小。

惩罚3美元对家长们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情,惩罚站墙角10分钟对小男孩也轻而易举,即对他们来说,犯错成本低,他们不需要为自己的过错付出掀起心理波澜的代价,不足以促成自我改正的动力。

如何打破“惩罚无效”困境?这样惩罚更绝

1)累计惩罚制/分级惩罚法

每迟多1分钟,多罚站10分钟;每迟多10分钟,多惩罚10美元……“迟到罚站10分钟”VS“每迟多1分钟,多罚站10分钟”,对孩子来说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心理模式,因为后一种,他们对惩罚有决定权利——早到1分钟,少罚站10分钟。相反,如果他们迟到了很多,他们将面临更长时间的罚站。“主动性+恐惧”能驱使他们尽量少迟到,甚至不迟到,对于孩子行为的纠正有正面效果。

2)提前罚站,为自己迟到“预付”

这其实是建立行为“契约”,父母允许孩子自己通过提前罚站而决定迟到次数。这种行为“契约”真的有效吗?有一定的效果,对有契约精神的孩子尤其有效。心理学家Thomas Moriarty认为,孩子们会主动使行为与承诺保持一致,因为这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品行,所以大多数时候,孩子们不会因为违反承诺而背负品性不良的骂名,每个孩子在内心都希望自己在他人面前有个较好的形象。所以,“提前罚站,为自己迟到‘预付’”能较好地抑制孩子们继续迟到的行为。

另外,有些孩子内心非常抗拒“尚未发生迟到却提前惩罚”,也有利于他们最终改正迟到行为。

赞扬正确行为,比惩罚更有效?

惩罚虽然有时候有效,但有时却无效。即使有效,也往往对孩子的心理有负面的影响,所以幼儿说建议父母们还是尽量少用惩罚的形式教育孩子。美国耶鲁心理学者Alan E. Kazdin认为,称赞正确行为往往是代替惩罚的最优方法。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也说过,鼓励的方法更容易使人改正错误。

去年冬天,由于天气太冷,我家儿子也有过几次迟到的经历。有一天晚上睡觉前,我郑重其事地跟他来一场“交谈”:“老师刚刚来电话,说你上课很认真,也经常帮助其他小朋友,是个好孩子。但是有一点点遗憾,如果你能坚持早到不迟到就好了……”儿子的表情由高兴转为认同,摸摸头说:“我也觉得迟到不好,我想想该怎么样改正……”

有一位朋友是二胎妈妈。大宝二宝的关系挺好,但哥哥常常会因为动作粗鲁而惹哭弟弟。最典型的便是分享玩具时把玩具扔到弟弟身上,弟弟常常被飞驰而来的玩具吓哭。在一次新的“玩具飞驰”事件后,这位妈妈跟大宝说:“你经常会跟弟弟玩,还会帮弟弟擦汗,讲故事唱歌给弟弟听,如果你经常注意到更好地保护弟弟就更好了。比如把玩具递给弟弟而不是把玩具扔向弟弟……”没一会,这位妈妈发现大宝分享玩具时不再粗鲁地扔,而是像一个小贼,蹑手蹑脚地从怀里“掏出”玩具给弟弟。熊孩子认为“蹑手蹑脚”是保护弟弟不受惊吓的最理想方法。

从心理学上来说,“老师/家长要求孩子不迟到”是外部动力,“我不要迟到”是内部动力,“称赞”起到了从外部动力向内部动力转化的桥梁作用,由于孩子从内心认可,所以孩子会更愿意改变。另外,称赞后的善意提醒,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因为称赞提高了孩子的自尊感,给孩子带来自信,孩子也更容易为抹除“小瑕疵”让自己更完美而做出努力。

有人说,惩罚,是“教育”这道菜的调味辣椒,只要掌握火候便能做出美味佳肴;也有人说,惩罚是缺乏自信的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教育。而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

你认为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