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童架构 » 一三岁婴幼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教育家陶行知的4块糖这样制服顽皮孩子!_批评-父母-男生-行知-



核心提示:你平时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是不是为教育孩子的问题感到非常头疼,教育家陶行知的4块糖,这样制服顽皮孩子!孩子总有做错事的时候,特别是顽皮的孩子,屡屡犯错,令父母们头疼不已!100个父母中,有99个一开始是抱着心平气和教育的念头,无奈最终被孩子一次次点燃导火线,于是脾气爆发,拳头抡起,成为怒火中烧的家长:“你再这样,看我不打烂你的屁股!”“你改不改?再不改我打断你腿……”打了吗?或许没打,或许打了。即便打了,也不会像恐吓的那样,真把孩子

原题:教育家陶行知的4块糖,这样制服顽皮孩子!
词频:孩子,父母,批评,教育,男生,表扬,行知,打了,玩具,惩罚,错误,同学,顽皮,教育家,尊重,奖励,心理


你平时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是不是为教育孩子的问题感到非常头疼,教育家陶行知的4块糖,这样制服顽皮孩子!

孩子总有做错事的时候,特别是顽皮的孩子,屡屡犯错,令父母们头疼不已!100个父母中,有99个一开始是抱着心平气和教育的念头,无奈最终被孩子一次次点燃导火线,于是脾气爆发,拳头抡起,成为怒火中烧的家长:

“你再这样,看我不打烂你的屁股!”

“你改不改?再不改我打断你腿……”

打了吗?或许没打,或许打了。即便打了,也不会像恐吓的那样,真把孩子的屁股打烂了,把腿打折了。父母们无非也是想借着言语恐吓,震慑下孩子,顺带发泄下自己内心的愤懑。

孩子呢,受教了吗?可能第一次他们听到这样的话,会非常有效,会收敛自己的行为,但是次数多了,他们似乎也听习惯了,似乎也摸索出了:其实父母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于是,屡教屡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频发,一方成为粗暴的家长,一方成为叛逆的孩子。

(一)

孩子做错事,自然要惩罚,但惩罚也讲究艺术,这让我想起著名的教育专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个教育美谈。

陶行知先生曾经担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有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在打同学,于是立即上去制止了这名男生的行为,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陶行知回到办公室,看见这名男生已在等候,于是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了。”

陶先生说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

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

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又掏出第三块糖递给男生。

这时,男生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4块糖,轻轻松松做了一场教育,男生心服口服,主动承认了错误。这4颗糖,估计是孩子这辈子吃过的最甜的糖吧,因为他尝到了被理解、被尊重的滋味。

(二)

相反,我的朋友玲向我诉苦的关于她家两个男宝的生活,却是现实生活中的寻常一幕:

那天,兄弟俩在阳台玩着玩着,又闹开了,大宝怎么都不愿意把手里的玩具给弟弟玩一个,并且是怀抱一大箱玩具,一个都不肯。爸爸好言劝导了几句,大宝依旧不听,于是玲丈夫的脾气也蹿上来了:“给弟弟!你到底给不给?信不信我把你这箱玩具全扔窗外去!”

大宝没吭声,也没屈服,红着眼睛更用力地护着整箱的玩具。父子俩就僵在了那里,幸好玲及时赶到,解了围,不然还真不知道作为爸爸该怎么下台?大宝不给,难道真把整箱玩具扔出窗外?!

谈到两个儿子的生活,玲苦恼不堪,她觉得大宝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叛逆。说教已失效,打骂成为家常便饭,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三)

在玲的大宝身上,不难看出孩子对父母产生了抵触情绪,让他有了逆反的心理。

有父母可能会提出异议: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一个父母能够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每时每刻都这样教育孩子!的确,每一天面对孩子,会有百般情况,但是陶先生的这个方式为会我们父母提供了一个教育思路,以及让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批评孩子是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而不是说一些过火的话,发泄一下自己的愤怒,从而无形中又伤害到孩子的自尊。批评孩子,需要尊重孩子,也需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做到有效批评呢?诺妈觉得父母们需要在三个方面给自己一些注意。

1、 心态上:时刻告诉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有这样的心理,父母就会克制自己不说一些过火的话,不对孩子大声嚷嚷。而恰恰平和的声音去批评孩子,则更能让孩子把话听进去。

2、 语言上:少而精。孩子对父母的训导越来越无所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父母说的多了,孩子也听腻了!所以,批评要说到点子上,要适可而止,言简意赅,把握主题。并且要注意的是,不要大错误小错误都狠狠批评一通,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有“反正怎么样都要挨批”的想法,长此下去,孩子慢慢就会把错误的行为放大。

3、 行为上:“打一打,揉一揉”,效果最佳。任何人都喜欢被表扬,孩子也一样,父母在批评孩子之前,可以先对孩子表扬一番,让孩子有一个愉快的心理,再话锋一转,提出不足之处和应改进之处,批评完了之后,再做一番表扬。在这表扬、批评、再表扬的一波三折中,同样是批评,孩子则更容易接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孩子?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但是我们也要讲究教育手段和策略,因为最终的目的是要帮助我们的孩子,让孩子成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