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小众民营书店调查:书非借不能读 租书业务正回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新网北京7月30日电 题:(小众民营书店调查之三)书非借不能读 租书业务正回归
  记者 宋宇晟
  随着阅读成本的下降,“租书”两字似乎已远离了大众生活。不过,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近日在走访北京民营书店过程中发现,图书租赁正在回归。
  雨枫书馆从2007年已开始尝试借阅制的租书业务。在雨枫书馆百盛店的入口处就写有租书的相关规定,199元的图书借阅费可以在10个月内从书店中借书。
  雨枫书馆投资合伙人庄宁告诉记者,刚开始实行的时候,读者并不太懂借阅制,“还以为是小时候租小儿书那种感觉”。而经过几年时间,顾客也逐渐接受了这种借阅方式。
  “现在北京的大部分书店都有图书借阅的模式了。” 庄宁说。记者也在走访中注意到,像字里行间、库布里克等书店也都开展了类似的图书租赁业务,和雨枫书馆的形式类似,都是读者交纳一定借阅费,可以在一定时间段享受借书服务。
  事实上,相对于这种较为新颖的借阅模式,还有一种稍显古老的租书模式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
  1996年《光彩》杂志的一篇报道曾记录了当年北京租书的历史。“在西城区真武庙二条,从西口往里不足500米的距离内,有4家书店,其中2家出租录像带,2家租书。”
  那时候,租书还需要交纳一点押金,一般是每本10元。至于书的租金,每本每天不过0.5-0.7元,最高则不超过1元。
  北京海淀的雅之琦缘书店更像是对这段历史的回望。在这里租书首先要交纳50元成为书店会员,租借图书每天1元,租期最少为5天。
  书店的主人蒋陆军觉得,作为一家社区书店,应该是周边社区居民的一个文化集合点。
  “我们今年4月开始做租书业务。开展之后,反而有一些以前很少被人问津的书被人借走。很多人可能觉得,花六七十块钱收藏没什么意义,但花五块钱去看看还不错。”
  记者在雅之琦缘书店看到,书店二楼的入口处,还贴着“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字条。
  蒋陆军说:“那天有个老太太,12块钱的书打完折9块钱,但她要租书。我跟她说,租书要5块钱,本来9块钱的东西,还不如买了算了。她却坚持要租,还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此后,蒋陆军便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字条贴在了书店二楼的入口处。
  “清代文人袁枚曾写过一篇关于‘非借不能读’的文章,其中说到,如果借一本书,那你想人家要追着你还的;如果是自己买的,想着是自己的东西,那早看晚看都行,这种心态就造成了将自己的书束之高阁。”蒋陆军告诉记者,“我们附近也有很多学生,本身书也很多,但他们还来这里,就为了这个‘游戏’”。
  而对于卖书的人来说,蒋陆军觉得,自己在租书这件事情上首先赚到的是人气,而不是钱。“这样,我们作为一个文化场所就能够吸引读者二次到访、三次到访。最起码你借了我的书还是得还的吧。”
  “作为实体书店零售,目前是找不到明确盈利模式的。你要想通过做书发财有点难。”不过,他认为,“这种事情做完是能够造福一代又一代人的”。(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