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存档二十年前那些校园诗歌(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image
《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
    姜红伟编著黄河出版社出版
    2008年4月出版

  叶青
  在漫长的诗歌历史上,除了少数耀眼的恒星,还有更多闪烁的群星,甚至流星,它们共同辉映着璀璨的文学夜空,为人类的精神漫游史留下独特的见证。对于孤独的个体而言,那些早年的诗篇至少照亮过他们的心灵旅程。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曾经与一些学生时代的诗友相逢,虽仍留存着一份热肠,只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早已远离了诗歌,那些曾令他们辗转反侧、梦寐以求的美好之物。谁能斗得过时间?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同样可以将我们内心的故事冲刷得荡然无存。
  也许,在记忆殿堂的某些角落,还散落着几页泛黄的诗稿,常常在不经意时拨动着我们的心弦。姜红伟就是这样一个潜身返回青春的故园、翻箱倒柜找寻失落记忆的人。在他编辑的新书《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中,他找到了200多位代表诗人的创作简历、1000余名校园诗人名录、1000余家有影响的校园诗歌文学社团情况及500余家校园诗人自办报刊创办历史。还有回忆文章90余篇、代表作品100余首、历史图片资料260幅等珍贵资料。他在一次传奇性寻找之旅中与他们中的100位相见,并且获得了更广泛而迫切的响应。其实,这些珍贵的记忆一直在那里,只是行色匆匆的我们无暇措意。
  这份沉甸甸的诗歌档案之所以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在于它唤醒了一个人群的集体记忆,还原了一段被遮蔽的诗歌运动真相。大批优秀校园诗人成为文化意义上的失踪者、隐遁者,他们的缺席导致zhongguo现代诗歌史上的一段空白,诗歌评论者无法绕开诸如:如此深广而狂热的民间写作与阅读对现代诗歌发展的影响、以朦胧诗发轫的zhongguo现代诗歌何以走到了今天等问题。
  1980年代的校园诗歌景观有着诸多深刻的历史原因。这一代人,经历了“文革”余音、改革开放、ziyou化,目击了苏东剧变和全球冷战结束,它们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个人精神成长史的巨大背景。时代症候与社会文化语境的剧烈变动,必然带动诗歌作出纷繁的反应。历经曲折的zhongguo现代诗歌推动着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以ziyou创作的名义发出颠覆与变革的声音。当时的学生诗歌社群从数量与活动频度上,完全可以用“狂飙突进”一词来形容,其诗歌能量的空前积聚与释放,确然成为新诗史上的浩瀚奇观。
  这是早慧的一群。他们没有错过最适宜诗歌表达的人生阶段。当时的一些优秀作品普遍尝试着走出功能化、工具化的窠臼,找回写作者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小心翼翼地探索语言范式新的可能,以回归诗歌的本体,产生了不少惊世骇俗、至今鲜活的力作。现在看来,所谓1990年代或更后的诗歌景象如知识分子写作、民间立场、个人写作、叙事与反讽等,在那时留下的众多而繁杂的文本中已经作了一定程度的预演。当然,相对于主流文学话语,和更年长更成熟的一辈现代zhuyi诗歌先行者,因着年龄、阅历与学识的局限,1980年代学生诗歌运动及其成果也略显出稚嫩、空泛与青春躁动的品质。相对于早期朦胧诗派先驱性的思想价值,和后来网络化诗歌时代的传播优势,1980年代学生诗歌无疑未获得充分的呈现。
  韶华已逝,二十年前为诗歌而起的莫名兴奋已逝,同气相求激扬文字的场景已逝。他们中的一部分辗转于尘俗生计,与诗歌告别多年;另一部分继续创作,游刃有余地进入崭新的商业化阅读市场;相信还有一部分则更沉潜而独立,迷恋于诗艺并引为一生的精神慰藉。而本书是一次关于青春记忆的深情回溯,那些散落各地的校园诗人在此书中再一次精神集结,并且回望生命中最初信念的不羁飞扬。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