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吴冠中追思会9日举行 他把自己最好的画都留在中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吴冠中 周广利摄(人民图片)

一个半月前,吴冠中先生在北京溘然长逝。没有告别仪式,没有追悼会,一如他一生的风格,他与这个世界最后的告别,也是那样的简约。

然而,由他的逝世所引发的关于文化、关于艺术的众多话题却慢慢发酵。8月9日下午,文化部、zhongguo文联以及众多的zhongguo美术家坐在一起,用座谈会这种形式,纪念这个“让世界看到了zhongguo的美”的画家。

 

【“不要带着假面具跳舞”】

 

“吴冠中先生对于当代zhongguo艺术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他强调作品中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要带着假面具跳舞,正点到了当代zhongguo美术的软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一口气讲了吴冠中先生对于zhongguo美术的“九点启示”。显然,他更看重吴冠中先生深刻的忧患意识。

“吴先生一直强调自己有两个观众,一个是西方的大师,一个是zhongguo人民。他的艺术一方面是充满形式美的,是高度精神性的,一方面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他从不孤芳自赏,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既要专家点头,也要群众认可,他一直致力于用自己的作品感染群众,提高群众的审美趣味。”

 

【“他让世界看到了zhongguo的美”】

“当年他们一起去法国留学的人有四位,在是否回国的问题上曾经通宵达旦地讨论,最后只有吴冠中决定回国。他不止一次和我们讲,他最满足和自豪的是,通过自己的作品证明了回来没有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谈起吴先生,仍然泪眼蒙眬。

1992年,大英博物馆为吴冠中举办个展,这是该馆第一次为zhongguo在世画家办展。2000年,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200年来获得该职位的首位亚洲人。

“他让世界看到了zhongguo的美。大漠遗址、江南水乡、长城长江,他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他的民族性都流淌在笔墨间。他不被任何的风格束缚,也不被自己的风格束缚,他有那样一种殉道的精神,这也是他的艺术生命如此旺盛的原因。”原zhongguo美术馆馆长杨力舟感慨地说。

 

【让研究吴冠中的人都来zhongguo】

吴冠中先生给上海美术馆捐了3次共80多件作品。

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回忆说,吴先生曾经讲,一开始觉得zhongguo人看不懂自己的画,想把画捐到国外去,觉得那样会更加便于传播zhongguo的美,但后来zhongguo的发展让他改变了想法,他说要把自己最好的画都留在zhongguo,让想看吴冠中画的人和想研究吴冠中的人都到zhongguo来。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需要自己的文化代言人,需要有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喜爱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我觉得吴冠中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代言人,他的作品也是zhongguo真善美的代表。”李磊说,2011年,他们会在奥地利举办吴冠中的画展,2012年还会去美国纽约进行展览,“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zhongguo艺术的水平和高度”。

 

【“怀有同样心愿的人无别离”】

zhongguo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如何使油画民族化,使zhongguo画现代化,是吴冠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如何超越古人、如何超越庞大的西方文化,这也是他一直思考的大问题。他认为愈往高处走,中西艺术就愈一致。他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体现的是一个大国文化的自信力。”

“在这条中西融合的路上他并不孤单。吴冠中的艺术是林风眠先生等开创的中西融合道路上的一座高峰。”吴冠中曾经的母校——zhongguo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蔡元培当年创办国立杭州艺专的理念就是用美育代替宗教,融合中西艺术创造新东方艺术,这个理念一直传承下来,而林风眠先生中西融合的探索,也深深影响了吴冠中,他比林风眠走得更远,有更多的创造性,但核心处又秉持着zhongguo人特有的诗意。”

“怀有同样心愿的人无别离”,这是吴冠中的恩师吴大羽先生当年在毕业纪念册上的题词。许江用这句话表达了对吴冠中先生的思念之情。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