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新版水浒改编引争议 “坏女人”变好才“现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潘金莲“主动”地迎向武松手中的尖刀,脑海里回放着和西门庆从偶遇到“相恋”的往事,表情凄楚而满足。正在东方卫视首播的电视剧《新水浒传》,进入“口水能量”最足的段落——武松、潘金莲、西门庆。而不少“口水”同情的是潘金莲和西门庆,甚至有网友说:“他们情投意合只是少办了手续,步子迈得大了些。” 
  一位影视圈里的名嘴曾说,不管谁演潘金莲,她都能出名。因为潘金莲一边背着百年骂名,一边却又在不断被赋予“同情”。而让人又爱又恨,想骂又想哭,是整部《新水浒传》中女性角色的集体特征。无论是被好汉杀了的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还是山上的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原著中处于边缘的女性角色,都成了被改编最多的人物。改编“加戏”不奇怪,值得玩味的是改编之后的效果,有网友如此评论新版水浒:“西门庆并不坏,潘金莲挺可爱,只有武松有点怪。”
  韩剧般唯美,女性反派都不坏
  据说《水浒传》曾被翻译成《3个女人与105个男人》,这个令人浮想联翩的名字,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水浒》的阴阳失调。其中的3个女人是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个个身手了得sharen如麻。前两位的外号是“母大虫”、“母夜叉”,毫无女人味可言。只有扈三娘的外号“一丈青”,说的是头发黑又长,勉强有几分温柔。而电视剧《新水浒传》中,原著笔墨不多的几个“坏女人”潘金莲、阎婆惜等,每个人的故事都长达数集。她们的阴谋、自私、阴暗都被淡化。无论情感背叛还是最终殒命,都被美化得情有可原、理想唯美。用不少网友的话说,阎婆惜、潘金莲亮相和退场,响起的是韩剧的音乐,打出的是偶像剧的灯光。
  在1998央视版中就已经“翻身”的潘金莲,在《新水浒传》中被进一步塑造成了一位恬退隐忍的贤惠妻子。潘金莲出场亮相就是帮武大郎和面;她能缝善补,做得一手好汤水;勤俭持家的她,哪怕眼睛疼了也舍不得点蜡烛。潘金莲不爱上街、不爱看热闹,每天在家操持家务等着武大郎回家。就连她的出轨,也可以被理解为被武松拒绝和伤害在先,王婆挑唆在后,最后含泪撞向武松的刀刃,死得凄美激烈。
  对比原著改动更大的是逼宋江上梁山的阎婆惜,甚至将“宋江怒杀阎婆惜”改成了“误杀”,阎婆惜去勾搭张文远,更多的是对宋江冷淡的报复;在原著中,阎婆惜威胁宋江拿出晁盖赠送的一百两金子,而在剧中,这个要求成了明媒正娶地嫁进宋家老宅的愿望。即使是最后阎婆惜被刺身死,也由原著中的无情怒杀,变成了两人争夺之下的误伤,她临死一句“不要管我,你先走”更是让观众对二人之间的感情而唏嘘。张涵予也承认,自己演的这个宋江对阎婆惜是“有感情的”。面对如此巨大的改编,有人质疑“这爱情太纠结太现代”,也有人认为这种改编比原著“更合情理,更有人味”。
  经典不脆弱,除戏说更需要重读
  “人们都说《水浒传》是男人戏,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一部女人戏,因为剧中许多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皆因女人而起。不能一说女性角色,就是悍妇淫妇。”面对女性反派都不坏的争议,《新水浒传》编剧温豪杰表示,“改动”不是为了“翻案”,而是因为原著的“英雄观”和现代社会并不匹配,需要按照当下逻辑,重新解释人物的行为,才能让观众信服。
  所谓“按照当下逻辑改编原著经典”的案例,近年来并不少见。新红楼和新三国面市之后的褒贬争议,以及即将亮相荧屏的新西游记,宣告四大名著已经迎来了第二次洗牌。有人担忧,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对经典的第一印象,大多来自电影电视,而非文字的阅读感受,影视剧离谱的改编,会否让他们先入为主,误读了经典?
  “名著没有那么脆弱。”学者张颐武主张宽容地面对名著改编,毕竟这是“让人贴近名著的办法,可以告诉现代人经典中有很多可以引发想象和创造的东西。”
  北京人艺的导演王晓鹰则直言,指望通过戏说促使人们去了解经典名著的说法很勉强,“影视剧戏说的背后,是原著阅读的缺位”,尽管可以拿名著当做娱乐的材料,但是也应该问一句,面对“坏人始终是坏人”的名著,有人会读不下去的原因,究竟是原著本身让人审美疲劳,还是娱乐心态的审美失焦?
  本报首席记者 王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