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八旬老人苦寻50年 将珠峰烈士遗言带给其家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严峰 陈云 邵圆圆 张凌发
  “如果将来有机会见到你嫂子,关照她好好带大4个儿女,也可以重组家庭。要教好儿女们,叫他们长大为国家作出贡献……”
  ——时任xizang定日县县委副书记的雍立信的临终嘱托
  近了,近了!从山东招远到潍坊再到南京……19日下午,81岁的山东老人李奇三,站在江苏扬中的土地上,泪水夺眶而出:“雍书记,我来迟了!”
  为了转达牺牲在雪域高原的烈士的临终嘱托,李奇三老人苦寻了半个世纪;见到曾经和丈夫、父亲最亲最近的人,烈士雍立信的家人一把将李奇三老人抱住,个个泪流满面,久久不愿松手——他们也等了半个世纪。
   扬中来的书记,他的幸福是“一开窗就看到珠峰”
  工作在高原恶劣环境中,山东小伙见证了这位“蒜头书记”的热情和艰辛
  雍立信,扬州宝应人,1949年4月随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南下。扬中县解放后,他被留守扬中,时任扬中县县委副书记。1959年,中央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支援xizang。雍立信听到这一消息,带头报了名。当时,他已有二子一女,妻子腹中还怀着小女儿,但他仍然义无反顾踏上了赶赴xizang定日县的路。那是位于zhongguoxizang、尼泊尔、印度交界处的一座不起眼的边陲重镇。
  进藏途中,有人临阵脱逃,但雍立信不改初衷,背起行囊,继续前行。李奇三当年还是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和雍立信相遇了。
  李奇三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当年,雍书记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下乡,带着我们整天奔走在各个牧场之间,没有交通工具,我们都是骑马。”年轻的李奇三追随着雍立信,跟着他风餐露宿,吃永远煮不熟的米饭,忍受长年累月吃不到一口蔬菜的痛苦。不得已,雍立信就用蒜头就饭,为此还得了个“蒜头书记”的雅号。
  xizang地理环境恶劣,有一次,雍立信和另一位同志骑马出去了解情况,经过一条大河时,由于水大浪急,他被浪冲走了。直到3天后,才被当地群众搭救。
  定日县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在该县境内。冬天最冷时达到零下48摄氏度,就连野兔也无法行动。然而每当推开宿舍窗户,看着远处雄壮美丽的珠穆朗玛峰,雍立信因营养不良和缺氧而瘦削红紫的脸上总是充满笑容,“一开窗就能看到珠穆朗玛峰,多幸福啊!”
  雍立信有一番话令李奇三永生难忘,“我多么希望xizang能和内地一样和平安定,这里的人们能吃上新鲜蔬菜,能吃上煮熟的饭,这该多么幸福啊!”为此,他特地为小女儿起名西平,寓意xizang永远和平。
  牵挂,即便阴阳两隔
  平叛中弹,临终前书记要他转告妻子“可改嫁”
  书记爱人赶了29天到xizang却没见上最后一面,也没碰到唯一听过丈夫遗言的战友李奇三
  1960年,时任xizang定日县县委副书记的雍立信在拉萨遭遇叛乱,平叛时不幸被土匪击中腹部。接到拉萨发来的电报,时任机要秘书的李奇三立刻向组织请假,紧急赶往拉萨。李奇三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当时雍立信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他便日夜帮他擦洗、喂饭。临终前,雍立信嘱咐他:“如果将来有机会见到你嫂子,关照她好好带大4个儿女,也可以重组家庭。要教好儿女们,叫他们长大为国家作出贡献……”
  雍立信身受重伤后,当时的扬中政府接到了定日县的长途电话,组织上迅速将雍立信重伤弥留的消息转告给了雍立信的妻子郑其环。没想到,这个坚强的女人擦干眼泪后,居然背起行囊,只身一人前往从来没有去过的xizang。她在路上花了整整29天,遗憾的是当她赶到xizang时,丈夫雍立信已经去世落葬。
  由于家中子女需要人照顾,容不得过多停留,在提出希望把丈夫坟前的木刻碑换成石碑后,郑其环便匆匆回到了扬中,期间没碰到李奇三,从此和xizang再无联系。
  1977年,雍立信的儿子雍万彪在南京上大学,他的同窗好友要去xizang,他便拜托好友前去母亲所说的地点寻找。好友找了整整两天,还真的找到了父亲的墓。“30公分高的小石碑,立在一个小土堆边上。”听说有石碑,母亲郑其环欣慰许多。
  1999年,雍立信的小女儿雍西平跟随工作单位到xizang考察,也来到了父亲的墓碑前;2007年,雍万彪也终于有机会去xizang祭拜父亲。当时,雍立信的墓已经被迁移到烈士陵园。
  相见,跨越半个世纪
  不能忘却战友的临终嘱托, 书记的家人终于找到了
  几十年后联系上烈士之子,才得知嫂子终身未改嫁,含辛茹苦拉扯大四个儿女
  李奇三说,雍立信对藏民体贴关爱、鞠躬尽瘁,直至为之付出宝贵的生命,雍书记的经历和临终遗言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所以他始终不能忘记烈士的嘱托。
  雍立信去世后,由于当时的局势比较混乱,档案又不全,加上通讯非常困难,只能靠书信传达,而在xizang,书信传递也异常艰难。李奇三连续向各级组织写信寻人,但都石沉大海。但即便仍在珠峰脚下工作,李奇三也没有放弃。退休后回到山东,他还在继续寻找,一坚持就是半个世纪,“倪萍主持的《等着我》里那些人那么难都能找到,我就不信,一个有组织有身份的县委副书记的家人会找不到!”
  两个多月前,扬中市民政局优抚科收到了一封从山东招远寄来的信。寄信人就是李奇三老人,信中说要找他的好书记雍立信的家人。优抚科科长韩雪华对“雍立信”这个名字太熟悉了!她立刻联系到雍家人。
  对于雍立信的小儿子雍万彪来说,这个突如其来的父亲的老战友就像是一个不真切的梦。电话那头的李老一听到他自报家门,立刻放声大哭:“雍书记,我可找到你的家人了!你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当李老数度哽咽着把父亲在xizang的点点滴滴如数家珍地说出来,一股难以遏制的激动令雍万彪热血沸腾。雍立信那段掩埋在雪域高原里的故事,正是留给雍万彪,甚至整个家族最大的记忆缺失!
  和李老通话后不久,在山东省建设厅老干部处任职的雍万彪赶到招远,见到了父亲往昔的亲密战友。眼前的李老足有一米八五高,虽年过八旬,依旧腰背笔直,立若松柏,这副硬朗的军人身姿,也是他对父亲雍立信最深刻的印象。一见到他,李老就紧紧抓着他的手,还未开口,早已涕泪横流。
  当听雍万彪说起母亲郑其环终身未再改嫁,含辛茹苦将四个儿女拉扯成人,李老十分敬佩和感动,当即决定要去扬中看一看老嫂子,并要求雍万彪尽快安排,表示自己“一刻也等不了了”。
  19日,扬中,相聚……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