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微物之辞”群展启幕 聚焦六位艺术家当代水墨个性化实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彭菲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微物之辞--当代水墨的文本意识及其叙述”展览现场 嘉宾合影

  11月28日下午,上海玉衡艺术中心推出2015年收关大展“微物之辞--当代水墨的文本意识及其叙述”。此次展览邀请评论家孙欣担任策展人,集合六位当代水墨艺术家党震、高茜、姜吉安、刘琦、沈勤、张见的最新力作,包括张见的《藏春册》系列 、刘琦的《雨霖铃》和《一段感情的长度》、 姜吉安的《幽篁茗》、高茜的《玉交枝》系列、党震的《荒石系列》和沈勤的《花》等,所有作品展示艺术家对于“微物之辞”的个性化表达。

  “微物之辞--当代水墨的文本意识及其叙述”展览现场

  展览名中“微物之辞”表现了绘画中的图像与其释义的理解。“微物”之“微”,指“微小”,但这并非宏观、巨视中的大与小的概念,而作品传达需要静观、凝神、沁入的个体感受。“微物”之“物”,指“画中描绘之物”,那些常常出现在古代传统书画中的松竹桃梅,在当今艺术家的选取和挪用下,已逐渐消解了人们的固定思维。“辞”即“修辞”,即“意义”,是当代水墨作品中意象的表达意义。

  展览策展人孙欣表示:“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对于‘微物’有着背后不同的艺术和文化视野,长久地作用于艺术家的内心,发生长久的精神链接,长久作用下艺术家产生了不同的文本意识,文本意识引发了作品的弦外之音。”

  沈勤 《花》纸本设色 140x210cm 2015

  本次展览中,沈勤的新作《花》被悬至展览的入口处。这件作品既融合了沈勤一贯对于“单色”的投入,整件作品非常清丽,却在“线”的处理上糅合着西方绘画中的表现方式。

  张见《藏春册》- 封面 58x83cm 绢本 2015

  张见《藏春册》- 流风 58x83cm 绢本 2015  

  张见《藏春册》- 镜花 58x83cm 绢本 2015

  张见的《藏春册》组画则以藏头诗“风花雪月”的独特方式呈现,作品中的桃花和忽明忽暗的人体形象给以雅致感受。张见认为,这组作品的重点是如何将当代的表现手法和传统对接。“中国的表述方式一直是非常意象含蓄的,古典美学最重要的特点是非直接,我希望用作品的画面结构来探讨和中国表达方式相关的图像,因此桃花和人体在我的作品中只是配合整体含蓄性的符号而已,已消解了传统绘画中赋予桃花的固有含义。”张见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表示。

  刘琦《松与竹》 136×68cm 纸本设色 2015

  刘琦《心之花》 136x68cm 纸本设色 2015

  刘琦的《雨霖铃》和《一段感情的长度》非常直观地表达了“微物”的概念,其画中的松竹缠绕,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投射的气节意象。而《一段感情的长度》则用标尺衡量非物质存在的概念,玄妙虚空,彰显艺术家个人独特体验。

  姜吉安《丝丝残照,隐隐迢迢》之一 132x31cm 现成品绘画 2015

  姜吉安的作品多以改变传统绘画的材料问题。他将绢处理,形成颜料和树干,并运用传统书画中的卷轴概念,反映着古今在绘画观念上的改变。姜吉安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表示:“我的作品改变了过去对于绘画结构方式。过去只要是图像绘画,绘画的媒介、绘画的颜料、描绘的内容,三者之间是没有关系的。但我改变了这种定式,我绘画的内容、颜料包括剩余物树枝都是绢。”

  高茜《玉境台》 45x130cm 纸本设色 2015

  高茜的《玉交枝》系列同样反映了艺术家个人体验,乍一看,作品中的枝叶和蝴蝶是常常出现在传统绘画中的符号,但艺术家将香水这一当代产物融入画中,一方面突出了她个人的日常习惯和喜好,另一方面间接描绘了花与蝶、花与飘香的关联——作品中的“物”不再是传统绘画的符号,而是物品关联的产物之一。

  党震《荒石系列--20号》127.3x81.4cm 纸本设色 2015  

  党震《荒石系列--21号》 127.3x81.8cm 纸本设色 2015

  党震的新作《荒石系列》则一改艺术家以往的创作风格,展现了岩石的粗犷和强劲的视觉张力,这种张力有别于传统水墨中含蓄凝神的表现力,呈现了艺术家中西交融的绘画经验。

  玉衡艺术中心负责人王刚

  本次展览策展人孙欣主持

“再出发:传统的内观与再造”研讨会

本次展览策展人孙欣主持研讨会 图为孙欣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

  为详尽地表达展览内核,并探讨当代水墨在当下语境的意义,展览开幕前夕,学术研讨会“再出发:传统的内观与再造”在玉衡艺术中心展开。本次研讨会由策展人孙欣主持,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唐克扬、中国美术馆馆员、策展人魏祥奇、策展人孙磊、大道融元执行董事、策展人朱

小钧、雅昌艺术网执行总编谢慕、《画刊》杂志社主编靳卫红、策展人、评论家皮道坚、以及玉衡艺术中心负责人王刚先后发表各自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唐克扬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唐克扬为本次研讨会“抛砖引玉”,表达了对“微物之辞”的理解。他说:“如今,微已不再是抽象概念中的小的含义,它和心灵的尺度有关。就像在外太空看实体的建筑不会觉得很大,但实际视觉上却非常庞大一样,经过西化的中国人已对微有了新的理解:大可小,小可大,物体的大小取决于情境。在这样的背景下,物不是单纯的物品,而‘微物之辞’成了非常复杂的语言学机制。”

  中国美术馆馆员、策展人魏祥奇

  中国美术馆馆员、策展人魏祥奇从传统绘画的两条线索“图像”和“绘画”中阐明此次展览的特点。他说:“图像是指作品中被绘物的逼真感,是一种视觉上的体验;绘画则是一种心灵的感知力。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作品多以‘图像’(物)出发,他们把作品做成具象的符号,很逼真,有很多的细节。但孙欣想做的不仅是视觉的体验,还有内化的、感受到艺术家的心性。”

  策展人孙磊

  策展人孙磊则从文本的角度阐述了当代水墨的时代特征。他提到:“汉语诗歌和水墨画有非常相通的地方,都具有非常强烈的身份特征,在面对世界语境的时候,意味着我们必须思考如何看待自己所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法的问题。中国艺术家,尤其是水墨艺术家,都处于两难处境,首先要和自身水墨文化有关,必然要形成一个对自身文化的反驳,但要强化自己的水墨身份。”

  雅昌艺术网执行总编谢慕

  雅昌艺术网执行总编谢慕从媒体从业者的角度,提出中国当代水墨的特点和内省原因。她说:“如今当代水墨在题材上提出传统绘画符号和当代语境气质下的对接关系。很多作品营造的是一种非逻辑性的关系,技术上已经降低了中国传统绘画上的某些技巧,更多是将晕染的方式视为某种手段而并非对象本身,色彩上已不再按照‘随类赋彩’的模式。这和皮道坚老师提到的中国的文化自信提升有着某种关联。其实没有一种放置于四海皆准的理论可以总结当代水墨,中国艺术的出发点还是来自个人体会、社会现实和文化。”

  大道融元执行董事、策展人朱小钧

  大道融元执行董事、策展人朱小钧以“慢”为主题,发表其对当代水墨的三点看法。他说:“首先,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水墨画家不是在传统门派上做线性的提炼,而是将传统作为智库,在传统中汲取营养。其次,中国水墨画和生活息息相关,水墨和油画只是材料上的差异而不是明确门类的边界。再次,我个人认为没有‘中西结合’这件事。中国就是中国,西方就是西方,我们可以去借鉴技法,但精神上的提炼一定是东方精神的主题。”

  《画刊》杂志社主编靳卫红

  《画刊》杂志社主编靳卫红则表示:“在特殊语境下,水墨和当代艺术的问题非常复杂。当代水墨是当代艺术的一部分,不能区分开来。在本次展览中,我们看到‘微’想要表达的向内的要求,可能即‘慢’,但这是时代对于我们的反面,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慢的时代,可能我们要求的审美是快。因此,当代水墨呈现艺术家不同的个人体验。”

  策展人、评论家皮道坚

  策展人、评论家皮道坚系统地阐述过去三十年对于当代水墨观念上的发展,如今他更关注水墨画“世界性”的意义。他说:“如今当代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在走向世界。如今不同的学者发言,已不靠西方谈当代艺术的词,如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等,我们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讨论我们自己的问题。"

  据悉,展览持续至2016年1月10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