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乾陵地宫探秘 无字碑揭开女皇武则天传奇一生(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CCTV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628-683)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624-705)的合葬陵,是陕西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园位于陕西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都西安76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40公里。1961年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级旅游景区。

  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是唐代皇陵葬制的典范,按照“依山为陵”的葬制,寝宫修建于海拔1047.9米的梁山主峰之中。整个陵园仿唐长安城格局营造,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据《唐会要》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占地15万余亩。陵园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迴廊、阙楼、狄仁杰等六十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378间。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碑高2米,是武后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驼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碑上无一字。据说武后曾有遗言:“自己的功劳让后人去作评”,故此碑未刻一字。如今发现碑上刻有不少的文字,那是自宋金以后为后人所作。

  西为述圣记碑,俗称“七节碑”,碑高6.3米,宽1.86米,顶上一级为庑殿式顶盖,中间五节为碑身,下面镌刻着各种兽纹的是基座。碑身五节刻有8000余字,由武后撰文述记高宗的功绩,由唐中宗李显书写。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乾陵附近还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

  无字碑

  千百年来,关于乾陵武则天的“无字碑”的来由,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千古之谜”。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田亚岐、乾陵博物馆工作人员高发经考古研究,对“无字碑”提出了新的见解:“无字碑”当初立碑时已经拟好了碑文,但因各种原因碑文没有铭刻到墓碑上,而极有可能被埋藏在乾陵地宫里。

  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镌成后高7.53米,宽2.10米,厚1.49米,总重量约一百吨。碑额有八龙垂挂,碑侧各有《升龙图》一幅。升龙长4.12米、宽1.19米。碑座阳面的线刻画为一幅长2.14米、宽0.66米的《狮马图》。《狮马图》之马屈蹄俯首,悠游就食,雄狮昂首怒目,威严挺立。无字碑之雕刻精细,高大雄浑,不失为历代碑中巨制。

  无字碑因其“无字”而著称,所以历代对于后来的刻文题字都未重视。地方志仅记有“在述圣纪碑之东。”旧志云“于阗国贡者,向无字。金元后,往来登眺,有题咏诗篇刊其上”。《雍州金石记》载:“碑高三丈,厚六尺余,阔几一丈。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等寥寥数语,而且谬误层出,与现碑之形制尺寸及镌刻纹饰极不相符。至于题咏内容,详细的资料记载几乎没有。近代对于该碑偶一提及,不是“于阗国贡者”,就是“无字的原因”和“为谁而立”,很少涉及碑石题词内容。至于究竟是因武则天遗言“已之功过,留后人评”故不书字,或因武则天“德高望重,无法可书,留后人评”而成无字碑,均无充足的史料佐证。

  长期以来,由于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破坏,使得这块精美的碑石上的题字已斑剥脱落,亟待保护。无字碑题词共四十二段,阳面三十二段,始于北宋,终于明。明代以后无字碑碑身仆倒,直到1957年维修扶直,再未有人题词。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