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不伦不类"的大杂烩?"春晚"问题究竟在哪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姚菊泉在两会期间道出央视春节晚会的几大问题:春晚成了"不伦不类"节目的大杂烩,没有体现各个地方的特色,演员表演节目胡编乱造,几乎每个搞笑类节目都近似于黄段子……姚菊泉在提交全国人大的建议中称,春晚的节目深入生活不够,与群众的生活有差距,按照艺术的语言讲,那是"太假"。


    央视春晚确实越办问题越多,姚菊泉的"大杂烩"说及时反映了民意。可是,姚代表在看出了春晚有"病"后,却做出错误诊断并开错了药方。

  春晚的问题首先不在于"太黄太滑稽",也不在于没有地方特色,问题的根源更不在于深入生活不够。春晚的真正问题在于它太正统,想承载要照顾的东西太多,工农兵学商,东西南北中,男女老少,国内海外,各族人民,相声小品杂技,唱歌跳舞戏剧,美声民族通俗等等,一个都不能少;至于演员,要依靠大牌明星,要关照亲密朋友,要考虑领导指示,要回报献身献礼……甚至春晚现场给谁镜头都充满玄机。

  春晚的节目更是要"过五关被六将斩",本山叔叔要听婶婶(审查)的,大兵小弟要听大官的;既要主旋律,又要高格调;要歌颂不要讽刺,要正面不要负面……直到除夕即将来临,节目还在七上八下,道具还在三进四出,内容还在左删右改,演员还在前仆后继。但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晚会又不能太难看,得有一些东西能搔搔观众的胳肢窝,于是就要硬生生地加入一些笑料。《军嫂上岛》就是这样的典型:既要歌颂军人军嫂,又要弄点搞笑元素,因此就有这样的大喊大叫的"夹生"节目。

  春晚的主持人本应是八面玲珑的现场调度者和气氛营造者,但他们都会"自觉"地成为"诗"朗诵者和口号呼喊者。他们不能偏离串词临场应变,这使得他们的语言刻板呆滞,他们的笑容空洞虚假。

  时至今日,春晚上最吸引人的相声已成植物人,小品也半身不遂了,过去"春晚一唱,全国回响"的每年一歌也瘫痪了,剩下的只有一夜喧嚣……

  把春晚没落归结于"没有深入生活",本身也是陈词滥调。生活的形态千姿百态,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所谓"深入生活",往往是指深入工农兵生活,然而其它生活就不是生活了吗?就不需要表现了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生活,而是我们无法畅快淋漓地自由表现生活。

  简单地说,春晚本来应该集中全国最好的演员、最妙的节目、最棒的主持,可是这"三最"往往不在春晚,而是散落在没有三姑六婶的演出场所……

  工作起来像娱乐,娱乐起来像工作。——这种情境所培育的结果是,既没有工作效率,也没有娱乐效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