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关中理学大家辈出 "牛才子"展引发对关学关注(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由西安市文史研究馆与西安晚报主办的“一代儒宗,百世楷模——蓝川先生生平暨遗世墨宝展”于昨日闭幕。此次展览,引发观众兴趣的不仅是“牛才子”——关中大儒牛蓝川先生的生平和遗世墨宝等相关珍品的展出。展览对“关学”这一传统学术流派首次进行了全景式回顾,同样引发许多市民的热议和关注——作为陕西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思想成果之一,从张载到牛蓝川再到于右任,他们终身研究践行的关学不仅对关中人的性格形成、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及推动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对今人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大家灿若星辰
从北宋到清末绵延传承
“关学”这一学派名称源于地理,即关中之学。在我省著名学者赵馥洁看来,关学有狭义、广义两种。狭义的关学指北宋时期以张载为代表的理学学派;广义的关学则说的是萌芽于北宋庆历年间的儒家学者申颜、侯可,由北宋张载正式创立,明清时代仍然流行于关中地区的理学学派。而今学术界研究关学,多以广义关学为主。
关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作出了突出贡献,更在发展过程中对关中民风民俗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北宋张载至明清“三李”,张载的“以礼为教”,吕氏兄弟的《吕氏乡约》,冯从吾的关中书院,乃至“三李”的躬行孝道,崇尚气节。关学虽然不免囿于自身历史和地域的局限,但其中蕴涵的重使命、崇道德、求实用、尚气节、贵兼容的优秀精神,对关中人有着重大的积极的影响,关中人刚毅厚朴、务实重礼、崇尚气节、躬体力行的民风民俗特征正是在关学的谆谆教习下逐渐形成。
在关学千年发展流变中,涌现出了一批身负文化使命的代表人物,此次展览上,这些历史上的关学大家及其画像生平被逐一列出:北宋张载,北宋吕氏四兄弟,元代杨天德、杨恭懿、杨寅祖孙三代,明朝吕柟、马理、冯存吾,明末清初并称“关中三李”的李颙、李因笃、李雪木,清末民初的蓝田牛兆濂、于右任等……这些关中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文化财富,其精神与文脉历经千年,自成宗风。
解读今人误区
关学并未成为“绝学”
关学誉撒华夏,影响深远。明代著名学者王阳明曾评价:“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沉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
但难以回避的是,如今不少陕西人提起关学,竟然不明就里,就在参观展览时,记者还听到很多观众边看边议论:“咱自己的学派怎么没有给传下来啊?”“关学现在还有吗?”
在关学的最后一个传承人牛蓝川之后,关学真的因此成为“绝学”了吗?西安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蔡光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说法不全面,如果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为界限,中国古典文学范畴的关学是断了,但不能说关学传承和对于关学的研究断了!比如民国初期践行关学思想就有如于右任等人。”
他表示,直到如今,关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研究者和研究成果仍不断涌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张载的家乡眉县已经开过数次关学思想学术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关学思想的研究。而除去专门研究的学者,很多人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关学之所倡导,也可看做是对关学思想的弘扬。“我印象中,陕西电视台《开坛》节目就曾请过一位嘉宾,他对农村文化教育现状进行了很具体的描述,还介绍了很多坚持在农村教书讲学的城里人——这正是延续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关学传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